黄河镇妖司

作者: 长耳朵的兔子
👥 178 读者
⏱️ 连载中
悬疑灵异
滚滚黄河浩瀚不息,孕育了无数文明,也埋葬了无数秘密。镇河铁牛,九龟驮蛇,黄河尸鬃,送鬼亲……神秘的黄河古道下面,你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很多。传说中的黄河九门,消失的蚩尤九黎,华夏三十六门,不一样的黄河!不一样的江湖!

读者评论 共141条

李嫁陈
2018年06月09日

其实作为读者,很少会纠结男主前世的知识结构是否足以处理重生面临的各种专业问题。就像看赌片,男主角结局阶段扮猪吃虎靠梭哈吓退对手赢下牌局,很少有观众纠结“万一对手是个愣头青,万一运气不好对手跟下去”之类的问题。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不如依旧
2019年09月10日

马上限免,我现在全订了,,求个加精不过分吧?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初使
2024年08月06日

整体看着挺舒服的,没有勾心斗角也没什么龙傲天剧情。大概就是一个触底反弹的主角,碰到一群天使投资人成长的故事。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书友160515121341152
2023年07月30日

大夏成千年帝国的可能性探讨第一,以历史以及自然气候变化来看,从夏至历史的元朝开始,300年是不是就结束了,我认为有待商榷。第一点,大夏的体制不同于中国普通的历史朝代,它具备了以下几个不同点,统治阶级结构复杂,由传统儒家官员,杂科官员,小商人阶级,官商等与最大统治阶级即武人混合而成,而由大夏的商社又与武人有着紧密联系,发展可期啊。这说明大夏的收入不同于其他朝代,而且统治也不再是单纯的偏儒家化,可猜测大夏有可能会同大唐一样,打仗不会停,而且打仗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为什么?因为武人是这个国家最强大的力量,是邵贼的立国之基础,邵贼一没底蕴,就一破出身的,上无家族传承,下无旁支亲戚,没我们这些武人老爷,他算个棒槌。武人不可能放弃自身的利益和权力,就算打仗失败,武人依然把握最高权力,不可能被文官夺权。因为后期能当上大官,起码得有武人背景,不怕武人有武力,就怕武人会读书。第二点,大夏的经济基础不再是单一的小农经济,而是多重经济基础混合,这点可以大宋为例,甚至比大宋的财力犹有过之。是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佐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再辅以南北地区经济互贸,添以外贸为助力,经济力量不说是遥遥领先,也可以说是冠绝全球。第三点,封建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土地矛盾,人地矛盾,土地兼并严重怎么办?形成这个矛盾的原因就是人或者地,要么解决人,要么解决地,要么两个一起解决。把人拉出去打仗,抢土地不就行了。打仗死没死,不管输赢,反正人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土地不也有了,你说耗费国力,那是你不会打仗,战争是暴力,也是暴利。何况大夏不是单纯的农业帝国,他是游牧业加农业的结合体,放到现在,那就是军工帝国。第四点,从文化上,儒家的发展方向得到了转变,理学的发展得益于宋朝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而夏儒想继续发展,除了依附于武人我看别无办法,其中虽然会尝试与武人抗争,但最终也会成为其一分子,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利益足够强大,那么与其花大风险争夺,不如和光同尘。所以极有可能发展出迎合统治阶级的思想基础,为其摇唇鼓舌。儒家能够生存的原因就在于它能迎合并为其献上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不然儒家就会失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机会。这是儒家本质上的要求,百无一用是儒生,让他种田他不会,让他从商他不会,让他打仗他不会,让他嘴炮是真的强。所以,大夏的思想文化上会偏开放而不是保守,但儒家思想上对扩张是矛盾的,要让儒学发生转变要么从古书中寻找理论依据,要么提出新的主张:对国家“伐无道,诛暴政”“施义战于诸国,布儒道于万邦”;对个人“大丈夫处世,非建功无以彰名”“男儿若身无功勋,岂不为族人笑耳”“男子当有三大耻:首在无勋,次为无俸,再为无财”等等。很多社会风气和传统在开国时就不会变,比如二代目必须得到武人的认可,武人的利益最为重要。这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巨大的。第五点,分析完对制度,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发展可能,再来看封建朝代灭亡的大致原因,无非内乱外患,内忧即财政,土地兼并,外患即敌国。大夏的问题在于财政和对武人的约束力,换句话说,大夏的财政好不好不在于多不多,而在于收不收得上来,这就引出吏治问题。还有就是大夏天子对武人的约束力,能不能叫得动武人,这点上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大夏的统治者就是武人的代表。而吏治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制度。武人阶级绝不能和地主阶级合流,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地主可以是武人,但武人绝不可以是地主。武人最好是和商人绑定,这有利于后世更好地扩张,有利于土地改革,也有利于工业革命。而武人和地主捆绑,则后世想动土地是想都不要想了,因为众所周知,想要工业革命,首先得解放农业人口,转变为工业人口。你把武人同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你工业革命了,武人老爷的地谁种?军商合流并不意味着军从商,而是两者利益相关联,然后工商合流,释放农业人口,最后地主转资本,资本回哺军事,武人又保障工商,最后形成良性循环。以宋元明清来看大夏,历史上宋元开始出现了技术性总结的书籍,例如《天工开物》。但大夏因为扩张和商业发展的需要会发展出新的技术的可能性更大,并且总结性的书籍更是为了普及需求。大夏处于将近历史上蒙古那时期,大概到朝代周期率的末期了,但我觉得还有继续下去的可能性,一是在于大夏不是一个纯正的农业社会,它是二元的,已经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帝国了,这意味着它经济十分牢固,不会单纯因为农业发展不好就面临危机,也不会因为游牧不好而导致叛乱,农业与游牧业的互补以及海贸的发展都会让这矛盾变小。不然以大宋不抑兼并早亡国了。至于思想上,它是不会有这方面的固化,反而会变得激进,进取,大夏的毒输于外一直用得很好。虽然很残酷,但现实就是这样,蛋糕不够分,那就减少一些人,踢出去自己找吃的,最早去美洲那边的欧洲人就是些犯罪分子,没一个好货的。最后就是律法,邵贼的大夏律法完善与否将影响着一个帝国能否长时间存在。对于扩张积极的帝国来说,商鞅的一些政策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作为转移国内矛盾理论的提出者,你不得不佩服。现在的很多国外政策其实都能从商鞅那边找到依据。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风水逸山
2018年08月04日

我已经意念投2张月票了,大家加一起已经1000月票了,百合加更啊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发表你的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