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武道称尊
读者评论 共190条
内容来自吉林人民检察院官网。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以隋代开皇九年为转折点:以前为乡官制,以后为职役制。乡官制有国家财政发给的报酬,职役制则是一种赋役义务。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全国划一的郡县制后,对县以下基层组织进行了调整和统一:设乡、亭、里三级。一般为10里1亭,亭有亭长。10亭1乡。乡领导班子设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四职,其职能分别为:三老掌教化;有秩掌行政,相当于乡长;啬夫听讼、征税;游徼负责治安,循禁盗贼。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就曾担任过秦朝的沛县泗水亭长。 汉代在秦代乡、亭、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里以下的组织,建立了什伍制度。所谓什伍制度就是:5家为1伍,设伍长;10家为1什,设什长。至于里以上组织:100家,即10什,仍为1里,设里魁;10里为1亭,设亭长;10亭为1乡,置三老、有秩、啬夫、游徼。除相当于乡长的“有秩”系郡府委任的以外,其余都是县衙委派,其中“三老”相当于今日的乡人大常委会主任,地位崇高,但无行政权,也没有正式俸禄。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少地方基层组织废置,即使保留也多因袭汉制。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多仿西周之制,实行邻、里、族党三级制。北魏孝文帝时,鉴于民多荫附于权贵,逃避国家课役,不得不改行监督更为严密的三长制。所谓三长制就是:5家立1邻长,5邻立1里长,5里立1党长。由于三长切实负起了检括户口和均徭省赋的任务,使国家财政收入有了显著增长。 隋文帝开皇九年朝廷颁布新令。改三级制为“乡、里”二级制。明文规定:100户为里,设里长1人;500户为乡,设乡正1人。从秦汉到隋以前,乡级治理属于实体性行政、功能性自治的体制。从隋开始,随着小农经济的日益成熟,乡村内部组织能力的增强,乡一级不再是行政单位,只具有半官半民的行政功能,政权结构进入了“王权止于县政”的新时期。 唐代规定两京及州县郭(城)内,设坊,郊外设村;其它地区继续设里。坊村里的负责人皆称为“正”,即里正、坊正、村正,以司督察。随着“乡”功能的进一步弱化,里村成为基层组织的重要层次,负责“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查非违,催驱赋役”工作。 宋代基层组织起先与唐代相同,城内设坊,郊外设村,其它地区设里。北宋中后期经历了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的演变过程。元代为了推动农业生产,以自然村为基础,建立过称为“社”的劝农组织。明代乡里制度分为前后两个时朝。明初实行里甲制,明中后期社会治安恶化,朝廷于里甲之外,另设保甲组织,专职维持社会治安。 清代基层组织,起先一直沿用明代制度。顺治五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里甲制。规定110户为1里,以丁多者10人为里长,余100户为10甲。每年轮流,由1位里长负责管摄里内之事。同时,清代明确规定:城中之里称“坊”,近城之里称“厢”,其余农村之里才称“里”。直到1908年,清政府为适应新政需要,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凡府厅州县官府所在地为城,其余市镇村屯集等地人口满5万以上者为镇,不满5万者为乡。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行分立。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乡的地方自治执行机关很简单,只有乡董、乡佐各1名。自治范围以学务、卫生、道路、农工商务、慈善事业、公共营业及自治经费为主。从清末开始国家治理体制下沉,乡开始成为一级正式的政权机构。
显示更多绿荫覆盖蔚蓝,可枯枝仍在脚下错落杂发,也幸好妙玉穿了登山鞋,背着姜望才不至于滑倒,石阶有路过的痕迹,带着泥泞跋涉山林,随处可见泥泞小路,消耗着妙玉积攒的体力,豆大汗珠砸在青石上,犹若晶莹露珠消散在黎明。姜望静静伏在妙玉背上,就连呼吸都放缓到微不可闻,生怕这一点都成为负担,毕竟是夏日,姜望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肌肤的触感,柔嫩却不乏力量,透过婆娑树叶间的光,由见得妙玉的坚强,“她是同我一样,不肯轻易放弃的。”姜望是这样想着,梗着的身躯放松下来。这是一段崎岖的山路,没有青石板,只是上山的采药人踩出的一条便途,不是妙玉找不到更好的道路,顺着石阶确实会平整一些,但她的体力支撑不了绕如此远的路程,更何况背上的这个人,体温又开始不正常。过于炙热的胸膛,透过衣服映照在妙玉的肌肤上,“姜望的身体大概得有四十摄氏度了,再不回去,可能会烧坏脑子的。”这条崎岖的土路,能节省至少一个小时,时间就是生命!妙玉扯了两个木棍,想着能把这段湿滑的泥路,慢慢挪移出去,行至一半却发现,余下的路太过于陡峭,正常情况下她可以无损度过,可是看到在背上渐渐失去意识的姜望,妙玉内心中浮现出前所未有的挣扎。“他真的值得我这么做吗,如果现在把他放下,我跑出深山,再回来救他来不来得及?”妙玉停下步伐,慢慢恢复体力,擦汗的同时,却发现原处的天空又聚集了大块阴云,若是风动云来,这片山林就是他们二人的葬身之地。“害,我欠他的,终究不可能放下呢,我欠他的,还给他,他欠我的,也要还。”长达十分钟的休息后,妙玉做好心理建设,顺便捏了捏烫呼呼的脸颊,这人也无力反驳,“以后你就是我的了。”妙玉扔开“拐杖”,用力直接投到这段路的末端,接近六十度的斜坡,也要征服。也不必在乎干净与否,妙玉把姜望直接绑在自己身上,本是雪白的柔荑,也覆盖上泥土,妙玉就这样匍匐着,手指扎到泥泞中,双膝撑住姜望,不至于让他再粘冰冷,顺着“泥道”滑下去,庆幸的是在这个过程没有摔倒,顺利到达。昏昏沉沉的姜望,睁开眼,发现妙玉是满身泥泞,像是掉进泥潭一样,可他自己身上并没有污渍,在妙玉转身拾起“拐杖”的时候,姜望看到了那一条长长的滑痕,自那之后,每次姜望回想到山林惊魂,都会想到这一幕,犹如一道划痕,深深在心房上刻下印记。长路不再漫漫,平坦的路就在脚下,妙玉甩了甩沾到鞋底的泥土,坚实得走向出山的光明。一切众生皆苦难,这一场算是平稳度过。等到老师们和救援队找到姜望和妙玉,凌河第一个冲到前面,接下姜望,背在身后,那宽厚的臂膀让姜望感到如此踏实,凌河眼中是受伤的兄弟,是救了兄弟一命的妙玉。就在此时,卸下重担的妙玉昏倒当场,凌河离得近,听见她口中似乎喃喃道:“姜望,我不欠你的了。”轰隆的雷声再次响彻天空。
显示更多为括子支持一个盟主吧,最近二刷捡皇,实在太喜欢括子了。没错,我就是狂热马服君厨。现在有三个想法,一个是打赏这本,一个是留到下一本结,最后一个想法是给捡皇。我实在拿不定主意,所以来问策与群贤。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