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重生后宿主又挂了
读者评论 共199条
1.主角思想成熟。与大多数同人中主角开局就与十几岁的学生打打闹闹,搞暧昧等幼稚的情节不同,这本书的主角有着该有的成熟和稳重。2.剧情出众以往大多数同人小说中的主角积极参加主线剧情与三小只组队一起冒险,但这本不同,主角没有盲目的去跟风参与剧情,而是首先去学习魔法。如果说原作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冒险,这本书就以一种全新的不同的视角来描述了一个优秀的学生是如何在霍格沃兹学习魔法的。带给我们别样的阅读体验。3.人物描写不是起点孤儿院出身,书中主角有着完美的家庭,主角父母是哑炮出身,在得知主角要进入霍格沃兹进行学习的时候,除了开心,惊喜等情绪之外,作者难得的描写了身为父母对孩子在外学习的担忧与对魔法的恐惧。将父母这一形象刻画的细致入微。
显示更多羊枯了话,我记得这丫好像是武庙七十二将,三国一系中最水的一个。其他人都是动不动搞一个两个屠神战绩,而这丫好像总是被吊打。亲自指挥的唯一一场大战役,西陵之战,八万人被陆抗以三万人暴揍。(虽然说他做出的决策也没问题,只能说对面的陆抗太牛叉)人人都说诸葛亮擅治不擅战,但我觉得比起正史中同样上天的武侯。让羊枯领了这个评价更合适。
显示更多这本书叙事挺流畅的,根据现有章节,对我而言算是粮草吧。简单对本书的超凡体系写个短评。我会尝试在不影响现有剧情的情况下对本书的超凡体系从逻辑上做一点补充,仅作为作者参考用的资料,并非指手画脚的指责。如果作者不喜欢,可随意处理。这本书的超凡体系建立在符文、精神力、魔力(根据现有描述,魔力为储存于灵魂的私有化元素)上,经典的以精神力操控符文,从而驱使魔力,达成巫术效果。但与常见法师流设定不同的是,本书的符文,或者说巫术模型,一旦在灵魂里构建完成,无法删除,无法进行大尺度修改。而如果不在灵魂内构建,则无法释放。由此我想提出以下问题。1、当基础符文构建成功,但不同基础符文之间相结合部位还存在优化空间,此时已在脑海里构建出该法术模型,过后还能进行优化么?此问题来源于显微镜法术模型破限,文中描写该法术模型从结构上有了巨大改变,按照这时的说法是可以更改的。主角在小白鼠确认可以放大后并没有探究其性能极限,并没有尝试对结构作进一步优化,而是选择直接在灵魂内构建。但是后文地火融合法术模型构建时,主角强求其其性能极限,优化调整融合法术的模型结构,解释说法术模型一旦构建后期无法从结构上大改。这显然是有矛盾的。解决办法:冥想符文一旦构建无法更改,会影响巫师灵魂的属性。基础符文分为带属性基础符文与不带属性通用符文。巫师只能构建同属性的带属性基础符文(精神力融合元素固化)与不带属性的通用符文(精神力单独固化)。限制不同等级巫师灵魂内构建的基础符文数量。法术模型由不同基础符文进行组合,但可随意拆分。拆分组合需要一定时间,战斗时无法进行,只能使用提前组合好的法术模型。基础符文类似于不同机构,通过不同组合方式构建出“机器”,不同的构建方式对“机器”性能造成影响。由此可大大拓展该超凡体系的自由度,法术的优化与新法术的创造,限制只在于天赋、努力、与是否固化了所想使用的基础符文。同时,基础符文的数量可以设定为极其多,类似的基础符文可以达成相似但不完全一致的效果。2、显微镜巫术是如何对识海内视生效的?在书中,该法术模型明显参考现实显微镜构造,通过极致压缩的土元素充当玻璃。但现实中显微镜的原理来源于玻璃对光的折射,通过不同的折射率来使眼睛接收极小部位的放大光线。识海内视也是通过视网膜接收光线吗?这不扯淡么。作者并没有写出识海的范围与定义。识海是精神力汇聚在一起的空间?是灵魂本身?这些不确定,类显微镜法术就没有逻辑。解决方法:文中描述识海内视是通过精神力感应,识海内包含了冥想符文及其周边的元素领域、法术模型。由此,我们设定,识海是容纳私有化元素与精神力的空间,元素领域只为其一部分。识海随着元素领域与精神力的提升而扩大。不同强度的精神力可以固化不同数量的符文。在固化精神力以外,有一定比例的活跃精神力,可以驱动法术模型达成法术效果,可以感应冥想符文及元素领域。施法只消耗私有化元素,即魔力,不消耗精神力。不同强度的精神力拥有不同程度的感应精度。活跃精神力与通用基础符文(固化精神力)存在相互作用,故而形成一定结构的基础符文可以增强精神力在识海内的感应精度,根据此原理可构建识海显微法术。以上。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