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七她只想种田

作者: 公子Z
👥 240 读者
⏱️ 连载中
古装言情
顾七重生了,可惜人品不佳,赶上渝州府六十年未见的旱灾。 身上没钱,肚里没粮,身后还跟着一拖油瓶。 漫漫逃荒路上,且看贫门女顾七如何风生水起!

读者评论 共148条

小鱼骢骢
2024年04月22日

宋代发明了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天花疫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疫苗,是我国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时称“痘苗”。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正是在这种“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指导下,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来对抗天花病毒的侵袭。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逾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说的是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神医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见于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例子。在清代官编医书《御纂医宗金鉴》中也提到,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是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种接种法也叫作“人痘法”,跟后来的“牛痘法”有区别。作为痘苗的痂或脓汁,叫作“时苗”,跟后来的“熟苗”也不完全一样。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时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毒性也很大,“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无法确保对被接种者全部有效,且风险较高。所以在明代隆庆年间,人们又发明了比“时苗”更为安全的“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7代后火毒汰尽,再用来给健康的人接种,这样就非常安全了。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1727年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写道,“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当日异传之家,今日尚留苗种,必须三金,方得一丹苗。”说的是宁国府太平县的一位医生,从神医世家得到了熟苗接种法,使这种接种法流传天下。这种提炼出来的熟苗“苗种”,须“三金”才可购买一苗。《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十人。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伏尔泰高度赞扬明代的人痘接种术:“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星灵乐章
2023年04月28日

写的很不错啦,加油继续写下去!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书友20240505074404750
2024年05月26日

快点啊,我一天十三个广告就是为天狼啸月而看的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书友151129193252480
2018年12月19日

仙道无情,还带拖油瓶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Z
ZZYo
2023年04月10日

刚看完求仙篇,说一下我的感受吧,就说争议比较大的几卷第一次进爱情公寓作为过度写得长了点,我虽然挺喜欢的,但看到后面也有点累了,感觉分两次写就好了。欢乐颂确实写得一般般,没啥好评价的。笑傲江湖还可以,就是主角进去起点太高了,基本就是碾压,没有一打十的那种压迫感,也没有双方斗智斗勇的感觉,感觉十个人全是送菜的。倚天就是太墨迹了,主角进去东搞搞西搞搞,目的不太明确,但杀蒙皇帝,嫁祸赵敏这段构思的不错,感觉再把剧情精炼一下,别那么水的话那还可以。虽然有几卷争议比较大,但是瑕不掩瑜,这是我近期看的最好看的无限流小说了,留了几张月票月底双倍给你投,作者加油,快点更新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发表你的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