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评论 共156条
我出生在一个筑基仙族,天赋不错,很快突破到了筑基,接下来承接了族长的位子。在发现玄铁矿的时候,遇上了真正的天之骄子陈念之,也是我这一生的贵人,可以说没有他送的延寿宝物,大概我也突破不到紫府吧。可惜之后修炼越来越慢,于是我转向培养后辈,将家族作为最主要的方向,家族逐渐强盛,而我也逐渐老迈。而在这时候魔道修士找上了我,让我用诅咒暗害我的好友和贵人,事成之后我会获得突破金丹的机会,我犹豫了,我挣扎了,最后还是没有下手。临死之际,见他最后一面,把所有的心底话和他讲了,有不甘,有羡慕,也有淡淡的解脱。如果有下辈子,一定要重走修仙路,一定拿出一往无前的勇气,我也想看看修仙尽头是什么风景。。
显示更多前期本书真的好,毋庸置疑。要不也不会月票榜单那么高。后期我觉得是局面设计的不好,施展不开,这里有作者的迷茫,一目了然。前期能写出惊险刺激,棋高一着,不是一味的开挂随便虐傻子。建议作者好好捋一下大纲,历史是宏大的,恢宏的诗篇,让人荡气回肠,恨不能参加进去。唐朝这么广大的地域,东到海边,西到中亚,北到贝加尔湖,南到缅甸越南。这么大的地图,网络人才,让这些人布局到一些地方积蓄钱粮,还有军队武器,还有爱恨情仇,兄弟反目,这都是需要加进去的,现实就是如此,没有完美。有宏大场面,也有对局面的无奈,前几天刚看了挥泪斩马谡。希望作者认真点,如果作者是有自己的其他产业,也请明说,大家不带期望,心态自然会平和。我看有的人说评论区戾气重,这不能说坏事,这是一件好事,说明潜力粉丝如此多,不是对作者能力的肯定吗?之前写的无所谓,现在开始写好了也来得及,说不准读者看得高兴,多多打赏,而且你写的多,月票也会多。说的不好之处,各位看官多多指正,一点浅见。
显示更多有匪淑女,其人懿采。身为姬灵均之后又一位洛氏的杰出女性,洛采面对的是对于洛氏、对于天下来说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周王朝的彻底消亡,洛氏的变国为家,姓和氏的合流……从旧昭城离开来到洛村的经历、多年的学习和祖宗的保佑,让她拥有了足以傲视同时期大部分洛氏男子的能力——尤其是,识人之明。当她第一次遇见韩信,正是著名的“胯下之辱”的情景:采观其言行相貌,一眼看出他会有大成就、大造化,便让身边护卫前去帮忙,还以美玉相赠。再见韩信是在去找洛亦的路上,她观岸上有人械斗,其中一方极有章法,当是天才的兵家子弟,再一次出手相助。两次虽然遇到的是同一人,但是她原本并不知道——故而做出对于人才的评判是相对客观的。之后韩信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这充分体现了她的识人之明。她关心家人,一直如此。当初身为女子踏出洛村,最初的动因只不过是“希望可以助(能力相对差劲的)三兄一臂之力”;找到了自己的挚爱后,她不遗余力帮助夫婿兑现能力:荐其于兄长,使之可以寻到明主、针对韩信缺乏朝堂智慧的弱点,她悉心帮助,让他扬长避短,甚至直到最后一刻,她想的也是韩信。这样重情念家的女子,怎不惹人爱怜?她具有极高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对于朝廷的风向,她总是十分敏锐,总能在波涛汹涌中保全自己顺便再把韩信捞上岸。同时,她胆识过人,在刘邦不合时宜地半夜前来收韩信兵权时,她提前在军帐中守候,最后成功让刘邦与韩信之间没有生出隔阂,防住了大部分射向韩信的暗箭——这一幕是我对采娘印象最深的时刻,我想,如果真有这样的场面,她大抵是会在昏暗的油灯下、简陋却威严的军帐中闪闪发光的罢。获封安阳侯——大汉唯一的女侯——不应该仅仅是因为韩信的功绩,或者说,这其中本来也有她的一份。安阳寿终正寝,淮阴殉身相伴,共葬于昭城,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我心中的采娘永远是那个语笑嫣然又闪闪发光的少女形象,一双眸子坚定而灵动,充满着智慧和生气。故在此表白采娘,表白她美丽的容貌,表白她坚定的温柔,表白她出众的智慧,也表白她过人的胆识。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