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评论 共90条
看了这部作品一年多了,质量是真的有保证!不过大家一定要熬过前面26章,后面是真的疯狂反转再反转!作者为了提现主角的心态转变才会有前面章节,不过那也是很重要的,为了后面做铺垫。从中期开始就真的,非常烧脑,我是下午开始看的一看就看了通宵,根本顶不住,太上瘾了。每一次的反转都是有铺垫的不会很突兀,不过就是因为这样,才让人猜不到后续剧情,反倒会觉得豁然开朗,而且会顺势埋下新坑,填坑的速度也很快不会让人有不填坑的感觉。还有好多时候,找到了以前看权谋小说的那种感觉,夹在一次次的填坑和挖坑中,确实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爽快的小说了,也是真的辛苦作者的编排。希望作者保持高质量的写下去,有一个好点的结局,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显示更多本文最早发布在黜龙书友圈,不用怀疑,那个也是我。还是那句话,这是我作为一个前世界观架构师和前人物设定编辑为视角进行的非专业解读,全是主观想法,娱乐文章,切勿当真,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毕竟榴弹怕水他懂个屁的覆汉/绍宋/黜龙,作者本人都不懂了,我更不懂了。————很不幸,欠了两年的赵玖解读今天才提出来,希望能蹭上老福特和知乎上面关于《绍宋》的热度。《绍宋》一书,堪称榴弹怕水的成名之作,充分契合了中文互联网历史题材领域热门市场的特点——穿越、改变意难平和伟大复兴。作为这些要素的融合,主角赵玖(赵构)的人物塑造紧紧围绕一个词汇——工具。没错,他就是作者为了写大宋原本人物角色弧光的一个工具。我估摸《绍宋》这本书的创作初衷,是源于中文互联网历史区一个广为流传的问题:“如果没有赵构,历史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反映出中文互联网上一种普遍的观念,那就是如果当时没有赵构的绥靖政策,大宋王朝在没有绥靖政策拖累的情况下,他是真能打赢大金啊,甚至有可能收复失地。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文互联网上对大宋那段时间历史的惋惜。而《绍宋》这本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榴弹怕水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设想,如果没有赵构的绥靖政策,大宋王朝将走向何方。就此问题而言,赵构的存在并非必要,因为这个问题旨在展示在没有绥靖派干扰的情况下,大宋历史角色的人物弧光。然而,在历史小说中,赵构的角色不可或缺。针对此前提及的问题,如何展现大宋历史角色的光辉,我们不禁思考:是否需要一个主角?若采用穿越设定,那么这位穿越者应有何作为?若深入到历史长河中,如何展现大宋原有角色的光辉?若以旁观者的身份,又该让读者置身于何等情境?若是采取魂穿的方式,降临于岳飞、韩世忠之身,那么原本的历史角色又将如何自处?至于穿越秦桧?你命不要了是吧!再者,以“无赵构”为核心主题,穿越者唯有成为赵构本人,才能使主角与历史角色兼具,从而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形成一种对照。如此一来,既有了主角,也有了展现历史角色弧光的视角,同时避免了赵构原有的决定。倘若穿越者欲改写历史,身为赵构,便势必倾向于支持抗金派。因此,在故事开篇的第一阶段,榴弹怕水便率先对绥靖派的几位关键人物展开行动,如“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这些角色若会影响后续情节,就必须予以消除——故刘光世之头颅,便在赵玖的斧下落幕。可以说,赵玖的出现,旨在助力岳飞、宗泽、韩世忠的“渡河”抗金。他仅是创作者操控剧情发展的道具而已。或许比较极端,但是和其他两位主角比起来就很明显,公孙珣这一角色的创作初衷,旨在探讨汉代本地人在汲取现代思想后,是否有能力推翻既有政权,为大汉百姓构建一个更为平等的生存环境。相比之下,张行这一角色则试图探讨,当现代人掌握了杰出的领导才能,是否能在隋唐时代,乃至更为奇幻的世界背景下,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两个角色的设定,分别对应着现实与幻想的两种情境,前者类似于在知乎平台上探讨“历史上的人如果具备现代思想,能否直接步入现代社会?”的议题,而后者则类似于提出“若现代人穿越至古代并建立党组织,是否能引领社会主义革命?”的假想。通过这两个角色的塑造,榴弹怕水试图以文学的方式,探讨历史、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如何坚守与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然而目前看情况,《覆汉》在榴弹怕水的笔下尚能维持逻辑推演,而《黜龙》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爽文风格。然而,在小说创作中,逻辑性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榴弹怕水在推演过程中发现情节难以自圆其说,实在没办法推演下去,为了避免作品未完成就中断,不得不继续硬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更新的速度。《绍宋》一书旨在论证大宋反攻大金的可能性,因此,榴弹怕水在撰写时,并未深入探讨需要实践推理的细节。简而言之,《绍宋》的论述重心并非在于繁复的论述,而是聚焦在“渡河”这一核心词汇上。赵玖所采取的各项行动,皆致力于实现渡河抗金、收复失地的目标。《绍宋》在尧山之战之后的剧情发展,并未呈现过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甚至在部分情节中,如“保全”等部分,呈现出了整烂活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大局已定,局势清晰,可供创作的空间相对有限,最终走向乃是一路稳步推进,达成统一中原、远迈汉唐的结局。至于后文中提及的太原和大名府同时被火药炸开城池的剧情,虽然榴弹怕水的文笔生动有力,首次阅读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但反复品味后,其重要性相较于尧山之战略显逊色。因此,我曾在《绍宋》的书友圈中表示,《绍宋》实际上是一部群像文学作品,而非以单一主角为核心。在这部作品中,你会发现赵玖看起来有很多特点,但是都是类似于像可达鸭啊、像狸猫精啊之类的,这些特点使他显得富有个性,但都不是作为一个主角该形成的正常形象。所以,在我看来,赵玖在剧情中的大部分表现并非真正的皇帝主角,更像是一个干实事的家伙。他的那些名场面,很多就像是一个大学生或者一个正常人在志得意满的情况下展示出的装逼姿态。他在故事中为数不多的人物弧光仅有两个,一是八公山上砍刘世光,二是尧山上大纛山崩落雕。前者确立的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后者代表了大宋帝国彻底走出了谷底,踏向了复兴之路。只有这两个情节才是为了塑造赵玖角色性格而做出写成的剧情。正因如此,我认为赵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点。在这部作品中,他无非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经历了种种挑战和磨砺,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担当和智慧的皇帝,是为了有这个定位才有了这个角色。然而,在中文互联网领域,对于赵玖这一角色的全面探讨并不充分,许多人反而热衷于赵玖与小杨、赵玖与韩世忠等之间的CP关系,以及狸猫儿和可达鸭的趣味梗。有一说一,这种现象颇令人感慨,在我看来是有点可悲的。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