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神图书馆

👥 142 读者
⏱️ 已完结
其他小说
如果有人告诉你,读书可以变得博学,你一定不会惊讶。 但是。 如果读书能读成六块腹肌的猛男呢? 如果还能飞天遁地、手搓战舰、成为古神呢? …… 穿越到蒸汽技术蓬勃发展的异世界。 科学与诡秘共存。 罗蒙本想着苟住慢慢发育,但忽然发现自己脑海中多出了一个古怪的图书馆,读书就可以变强! 【你作为诡异馆主,获得永固属性增加:理解力+100%,畸变抗性+100%,理智恢复速度+100%】 【你阅读了《松子骑士见闻录》,可制造出松子骑士的幻境】 【你阅读了《猛男阿伟健身术》,习得阿伟健身十八式】 【你开始疑惑,你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对劲!】 【教会、灵能、诡物、觉醒者】 【熔炉、火药、铁甲、飞空舰】 【这是个普通人随时都有可能丧命的世界,这里有奇幻瑰丽的机械造物,有不可名状的非凡之力】 【诡异环伺,危机丛生,你没时间疑惑:书来!】

读者评论 共37条

纷飞叶叶
2023年05月14日

【推荐语】客厅突然出现了一名自称来自二十多年前的少女,竟然还是母上的闺蜜,我应该怎么反应才比较正常,在线等,挺急的!面对从天上掉下来的少女,主角选择好好收留,万一哪天就成了白捡的老婆呢!在反穿的剧情线上,加入了女主作为母上闺蜜的支线融入,以不同的视角感受男女主之间角色身份的差异,很有意思——期待后面带回家妈见打的环节。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循序渐进,女主在融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两个人对于不同职业认知的碰撞也很可爱,在欢乐日常中平平淡淡地吃狗粮,推荐~【书名】穿越到我家的少女,竟是母上闺蜜【标签】穿越日常单女主恋爱治愈轻松【缺点】前两章女主的反应有点脱线无厘头,太过淡定了,有种割接感。#新书试读#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书友20230119164558154
2024年04月04日

历史学界历来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把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归咎于清朝入关,归咎于清代统治中国260多年,似乎就是因为这个发祥于满洲的“后进民族”的统治,使得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其实,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至少对于评价清初的历史有失公允。如果我们抛开民族的、历史的、习惯的偏见,认真地考察一下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就不难发现:初入关的清朝贵族是一个生气勃勃、奋发有为的统治集团,特别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康熙,是历代统治者中最注重科学、最提倡科学,并且自己也最懂科学的人。他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与贡献,与中国历史上诸多帝王相比,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耐人寻味的是,康熙这位不折不扣的“科学达人”,却无法无法遏止满清统治的腐朽与没落。然而,历史往往是以令人惋惜而终其结局的。康熙像以往许多伟大人物一样,他也是伟大和渺小、开明和专制、科学和落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集于一身,并且终于不能超越历史和阶级为他架设的重重障碍。他一面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一面又严禁中外经济往来,一面提倡农业生产,另一面又限制和摧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而,清初入关的那个生气勃勃、奋发图强的后进民族的统治核心,也伴随其统治时间的延长而日益腐朽、没落。整个中国社会,也随着这个统治民族的衰败而沉沦下去,到十九世纪中叶,终于在殖民主义的炮舰面前变成了泥足巨人。康熙以宏大的气魄敞开大门,欢迎西方科学,他本人又是那样热情不倦地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提倡,然而他们的成就却如荒草丛生的古园中昙花一现,如漫漫长夜中的一次巨大闪光,不久就都变成了历史的陈迹。当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正从宗教蒙昧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中国却变成了一个墨守成规、顽固不化的垂死的老头儿。中外的双重因素,使清初敞开的大门轰然而闭,整个知识界不是笼罩在死气沉沉的理学说教中,就是笼罩在文字狱的恐怖中但是,这种不幸的结局,并不是这个后进民族统治的必然结果,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社会和中国科学之不能大步地发展有其复杂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因素。首先,清代的统治方法,是中国历代统治方法的延续,是集历代统治方法之大成。康熙无论怎样研究科学和提倡科学,他却不曾想到(当然也不能做到)改变封建社会取人的方法。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限制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康熙本人怎样研究和提倡科学,也不过是万里波涛中的一声蚊鸣,毫无反响。可见,考试制度、取士制度不加改革,科学技术不可能发展起来,科学技术的人才也不可能大量培养出来。其次,康熙是一个封建统治者,他一面提倡科学,一面却以更大的精力宣传宋明理学,并且主要还是叫人们固守唯心主义的理学。他亲自主编《性理精义》,重新刊定《性理大全》、《朱子全书》,把宋明理学抬高到法律的地位。而自然科学在清代并无崇高的政治地位,即使有少数科学家出现,也不过是社会的一种点缀而已。科学与官方的理学是两种很难共存的对立思想体系。一个的发展是以思想解放为其前提,另一个的存在则是以禁锢人们的自由思想为其宗旨。残酷的现实把科学从大雅之堂中驱逐出去,这就迫使封建时代的科学不得不去和宗教相结合,去和江湖骗术相结合。此外,康熙死后,在其子雍正、其孙乾隆在位的近80年中,朝廷对知识分子的镇压达到了高潮,文字狱遍及全国,因此而死和受株连的人达数万之多。残酷的镇压,络绎不绝的冤狱,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使全国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整个知识界噤若寒蝉。这种气氛不但使人在政治上不敢自由表白自己的意见,即在学术领域也不能不大受影响。除了内部的原因之外,西方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教会的对华政策,也引起了清政府的警惕,因之对西方开放的大门逐渐关闭。所以,康熙56年又重新公布了48年前的限制天主教的禁令。由于这些原因,康熙初年杨光先那种“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的抱残守缺思想又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对于自然科学,雍正、乾隆既无兴趣,亦无天赋。他们对西方的发展毫无所知,却夜郎自大,以“天朝”自居。即使乾隆那样的英主,也居然在给英王的救书中说什么天朝“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的话。到了鸦片战争前后,视西方先进技术为“奇技淫巧”,把“翻夷书,刺夷情”说成是“坐以通番”,就成了社会流行的公论。因此,在西方科学技术面前,中国“但肯受害,不肯受益”,就是历史的必然了。康熙这位“科学达人”的科学活动证明,初入关的满洲贵族是一个生气勃勃、比较开明的统治集团。这个民族的统治者的思想后来之所以日趋腐朽、闭关,并不完全是其自身的因素所致,而是有着复杂的历史的、社会的乃至国际的因素。近代中国的落后与贫困,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们的统治。中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满清只统治了二百几十年。以往长期裹足、发展迟缓的原因,在清代依然继续起着作用,这个因素比起清朝的统治可能更带根本性质。因此,康熙这位帝王界的“科学达人”,无法遏止满清统治的腐朽与没落。由此可见,康熙是一个具有双重时代烙印的历史人物:一方面,人们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欧洲近代文明的曙光;另一方面,人们也看到了笼罩在他背后的中国中世纪历史悠久、深不可测的阴影。归根到底,没有近代的经济发展,也就不会有近代的科学文化,不会有脱胎换骨的崭新的历史人物。因此,康熙在位61年的结果,不是他改造了中国社会,而是中国社会改造了他。这,就是康熙的悲剧,也是有清一代历史的悲剧。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唐虞蓟
2022年01月04日

【活动周期】01月04日01月20日【参与方式】回复本帖参与【活动奖励】粉丝称号:10点币:0【活动说明】有以下几种方式参与活动:1.执事及以上出示个人在《重生南非当警察》的阅读报告截图,截图两次,分别是阅读时长、章说数。本书加入书架达到半年以上,阅读时长达到3000分钟以上即可领取粉丝称号。书友阅读时长接近时,章说数量则作为辅助考察条件。截图指引:翻到最新一章,再翻到书评区,在书评区上方即可进入我的回忆足迹,进入我的回忆足迹就是阅读报告。2.舵主在活动时间内投3张月票即可领取粉丝称号,然后在活动帖内出示月票记录截图。3.堂主及以上直接获得粉丝称号。4.运营官选择发放。活动结束之后将由组织者手动公布及发放奖励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丢失原本账号的福克斯假面
2024年01月05日

哇,我今天才发现,我居然是第一长老,差779点掌门。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起点月票
2024年01月11日

本帖为【1月】官方晒票打卡贴,晒出你的月票号码牌,可以从月票半弹层-月票纪念册中找到你的投票记录,或者直接在下方投月票催更作者获得你的号码牌~*升级至客户端最新版本体验完整功能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发表你的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