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作者: 肉丝米面
👥 487 读者
⏱️ 已完结
其他小说
洪武二十四年,大明朝嫡子嫡孙朱允熥落水身亡,穿越复活。 “朱允炆庶子也敢图谋大明皇位。” “蓝玉大将军是朕最信任的舅爷。” “锦衣卫权柄过重?那就接着扩编!” 皇城门前,百官叩阙:“陛下,燕王乃反贼也!” 朱允熥嗤之以鼻:“反贼?不!燕王乃是朕的征北大将军!” 江山,美人,朕全都要!朱允炆滚一边去!

读者评论 共66条

有名字了
2024年12月26日

至上次写章评也有大半年有余,前几日老大的赛博龟孙草草完结,想起来书架上还有这本书,便有重新读了起来。我是从大少到仰善群岛开始养书,鉴于跟读了这么久,我也了解作者的写书的特点,所以说直接从青阳发动政变的前几章重新开始跟读的,不得不说,看的真爽,真的把我看高潮了,什么狗屁工作,全都丢掉,全身心投入,目前我也看到了最新章节。可以这么说,因为囤了很多,萝卜快了不洗泥,其他书友所说的那个千幻,妙湛天的大战我是没有觉得太大问题,看了书评才知道原来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论。我是觉得啊,作者写书,和我们看书都是一场修行,虽然我是老风新读者,能感到他是有追求的创作者,想着艺术性和市场双开花,在此我要批评一下作者,真的万事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今天写的文,第二天可能觉得写的什么狗屁玩意,删掉重新写,所以大体上令人满意我觉得是OK,毕竟每年的最佳电影也会有人觉得不好看,所以要把握好本书的基调以及逻辑性,不过我相信你会的,不然大家叫了那么久的加更,也没看你加多少啊,只是有的时候放过自己。想必追到这里的读者都已经了解的作者的脾气,大家大体上是认可这本书的,整体故事的可读性,还有逻辑性都是非常好的,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本书的更新问题,每次到高潮的突然断章,真的很让人难受,好比你和crush说完晚安之后,crush突然跟你说,有件事想跟你说,然后就没下文,真的让人抓耳挠心啊,所以啊,不想体会抓耳挠心的就养养文吧,去看看其他书,比如茉莉姐的新书,然后有空再拾起来这本书,直接从高潮点开始看,那是真的爽,反正我追炸灵虚城那会真的很难受啊。至于觉得故事逻辑上有问题,慢慢撕吧,我就慢慢养着了,不过作者还是非常的负责,大的节奏点都会来反馈的,也看到了大家的呼声,也希望大家不要吵出真火,互相人身攻击这就不美了,本来追书就是来打发时间,逃避一下现实,没想到这还要跟人吵,工作生活已经很累的,让大家好好休息一下吧。在此感谢各位评论区的运营官们的辛勤劳动了,没有你们的维护,不然整个书评区都是互相攻击的,还是那句话,觉得好就看,觉得有雷点,理性讨论可以,不要互相谩骂,攻击他人,真的觉得不适合的胃口,那就下一本,网络小说那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品位。接下来准备追完对白子蕲处理,我就准备再度养书了,本月月票奉上。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S
Sugar
2023年07月07日

【活动周期】07月07日07月31日【参与方式】回复本帖参与【活动奖励】粉丝称号:10点币:0【活动说明】回复参加即可盟主优先按照回复随机抽取活动结束之后将由组织者手动公布及发放奖励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宝葫芦宝
2022年01月18日

按照老断的风格,萧箐应该是正宫女主了。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谁朱沉浮
2023年08月11日

说一下宇文泰的认同。流传已久的网络谣言,说宇文泰是汉化鲜卑人?汉人官员也是用汉语向鲜卑高层奏事,如辛子炎把“署”念成“树”犯高欢父高树之名讳,被高欢纠正,可知他是以汉语向高欢禀事;[47]而高欢能分辨出汉字音韵的些微差异,足见他的汉语水平确实不差。高欢的汉语水平亦胜过宇文泰,《史通·杂说下第九》载:睹周、齐二国,俱出阴山,必言类互乡,则宇文尤甚。按王劭《齐志》:“宇文公(宇文泰)呼高祖(高欢)曰:‘汉儿’。”夫以献武(高欢)音词未变胡(鲜卑)俗,……周帝(宇文泰)仍称之以华夏,则知其言不逮于齐远矣。[48]在正式分析两人汉语能力前,应先讨论宇文泰称高欢为“汉儿”的含意。关于“汉儿”,《北史·源师传》载高阿那肱称源师为“汉儿”事,[49]元人胡三省论云:诸源本出于鲜卑秃发,高氏生长于鲜卑,自命为鲜卑,未尝以为讳,鲜卑遂自谓贵种,率谓华人为汉儿,率侮诟之。诸源世仕魏朝贵显,习知典礼,遂有雩祭之请,冀以取重,乃以取诟。[50]胡三省之说不确,因深染鲜卑风俗的高欢,却标榜系出渤海高氏(不论真假),正是以汉人阀阅为重的表现;且以贵种自豪的并非高氏而是宇文氏,因宇文泰不仅不讳出身代北,还以鲜卑部落大人之后为傲,《周书·文帝纪》载其先世: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遯居朔野。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51]宇文氏出于匈奴,经周一良研究已无疑义。宇文泰讳言匈奴血统却以统率十二鲜卑部落之葛乌菟后人为荣,可知其“鲜卑化”之彻底。[52]再者,据苏航考证,“汉儿”在当时并非汉族之统称,而是“具有汉文化面貌的中原人”,如此便包含居住于中原,受汉文化影响的鲜卑人;且苏航认为宇文泰称高欢为“汉儿”与他伪托中原大族之后有关(“诚是”两字已删)。[53]与标榜系出渤海高氏的高欢相比,宇文泰直言自身为代武川人,更以鲜卑部落大人之后自傲,他称高欢为“汉儿”,如胡三省所云乃“侮诟”之言,鲜卑优越意识溢于言表。明了宇文泰称高欢为“汉儿”的原因后,便能进一步分析两人汉语水平的高低。周一良认为:“《北史·宇文莫槐传》:‘其语与鲜卑颇异’,当是指宇文部落犹独立时而言。至北魏末叶将近两百年,似宇文氏已不复能保存其‘与鲜卑颇异’之匈奴语言矣。”[54]则宇文泰已不说匈奴语而改操鲜卑语,那他称“音词未变胡(鲜卑)俗”但会说汉语的高欢为“汉儿”,也意味宇文泰说的汉语不及高欢标准(其言不逮于齐远矣),《周书·宇文护传》说宇文泰“常云:‘我得胡力’。当时莫晓其旨,至是人以护字当之。”[55]宇文泰将“护”发成“胡”,以致旁人不明其指,高欢却能纠正汉人大臣的汉语读音,可见,宇文泰的汉语能力确实不如高欢。[56]宇文泰汉语发音既不标准,又“自谓贵种”、蔑视“汉儿”,那么他与侧近说的很可能便是鲜卑话。长孙俭从宇文泰任夏州刺史时即伴随左右,他在接见萧詧使者时“大为鲜卑语”,并“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宇文泰),及退,太祖谓左右曰:‘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他日,太祖谓(长孙)俭曰:‘名实理须相称,尚书既志安贫素,可改名俭,以彰雅操。’”[57]宇文泰与长孙俭之言文质彬彬,但早在唐代,刘知几就质疑《周书》:“记宇文(泰)之言,而动遵经典,多依《史》、《汉》……施于寓言则可,求诸实录则否矣。”刘知几还举了几个例子:述太祖(宇文泰)论梁元帝曰:“萧绎可谓天之所废,谁能兴之者乎?”又宇文测为汾州,或谮之,太祖怒曰:“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此并《六经》之言也。又曰:“荣权吉士也,寡人与之言无二。”此则《三国志》之辞也。刘说最有力的证据,是裴政《太清实录》所述:“长孙俭谓宇文(泰)曰:‘王琛眼睛全不转。’公曰:‘瞎奴使痴人来,岂得怨我。’”刘知几认为此乃“真宇文(泰)之言,无愧于实录矣。”[58]可知《周书·长孙俭传》所载宇文泰之语乃史臣修饰成果,《太清实录》所言才贴近真实。宇文泰既“自谓贵种”,又蔑称汉语水平不低的高欢为“汉儿”,那他与能说鲜卑语的长孙俭讲的自是鲜卑话。只是《太清实录》直录语译,《周书·长孙俭传》则为史官“重加润色”,表述其意而已。[59]北周武帝宇文邕曾“作鲜卑语谓群臣”,[60]则鲜卑、汉群臣便大多懂得鲜卑话。[61]宇文邕时如此,其父宇文泰时更应如是。宇文邕又着有《鲜卑号令》一书,[62]可知西魏北周不论朝廷或军队,鲜卑语皆有一席之地;但东魏高欢对汉人官员说的却是汉语,并用汉语、鲜卑语交替向军队宣令。东、西魏同为六镇军人建立的政权,使用语言却大相径庭的原因是,高欢所得六镇流民虽远多于宇文泰,但他建立的东魏却位于汉人文化、经济渊薮的山东,与西魏所据“戎夷混并”、“民多刚强,类乃非一”,且汉族高门势力微弱的关陇相较,[63]除统治汉人更伙外,也有更多的汉人高门士族出仕政权。多数汉人官员不通鲜卑语,高欢、刘贵等鲜卑显贵却能说汉语,加上鲜卑文武官员大多也懂汉语,汉语自然成为东魏北齐朝廷的通用语。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顷月
2024年10月04日

【活动周期】10月04日10月31日【参与方式】回复本帖参与【活动奖励】粉丝称号:10点币:0【活动说明】随着落叶的轻轻飘落,秋天的脚步悄然而至。这个季节,不仅带给我们丰收的喜悦,更是一次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好机会。请留言说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可以带上投月票的截图,争取更高的获奖可能。【注意事项】1)学徒、见习不发,盟主必得。2)参加资格限【弟子】以上,书友值越高、票投越多,机率越大。3)参与本次活动需在该贴下方评论留言,否则无法找到对应的领取人。4)请尚未拥有称号的书友们积极参与,请一人一楼,勿在此打卡呢。5)粉丝称号数量有限,没领到的也不要灰心,请下个月继续参加。同款活动传送门武圣!他们越反对,越是说明我做对了鸣人只想做死神我的模拟长生路谁让他修仙的!重生日常修仙不许没收我的人籍这次不当训练家了魅力点满,继承游戏资产人生副本游戏希腊带恶人混在墨西哥当警察全球挖矿大苍守夜人织明神农道君能看见血条的我纯度极高那年花开1981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从赛博朋克开始的跨位面科工活动结束之后将由组织者手动公布及发放奖励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发表你的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