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成帝了,你说遮天是无限盒子

作者: 老老炮儿
👥 315 读者
⏱️ 已完结
武侠仙侠
“叮!系统提示:检测到三部曲世界的‘祭道之上’境界,已被修订为无限盒子!请谨慎行事!” “祭道之上不是才四层半盒子吗?怎么成无限盒子了!” “叮!《圣墟》番外篇已经上传,请尽快接收!” “老子出去一趟,在洪荒卷了百年,成帝后一回来,遮天怎么就变成无限盒子了?!!!” “这是要搞死同人的节奏呀!!!” 本书又名:《在洪荒卷不动的我,想要回遮天》《新手村怎么变高危副本?》《女帝,我是你叔》《你要搞死同人吗?》

读者评论 共35条

有吏夜带刀
2022年01月27日

nnd抓紧上架吧!!追的太难受了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骨灰书迷虫
2022年09月02日

作为一个新人作者来说,这本书挺不错,文笔流畅逻辑通顺,虽然还有一些小细节不怎么合理,但是瑕不掩瑜,我看过的本广人写的书中算是比较喜欢的,嗯,可能也是我们这边没多少人写网文的原因吧!最后提点意见,新人作者最怕的就是给书友们带节奏走,按自己的思路想法写就行,只要不是绿男主,一些小毒点不是问题,那本书都有,只要情节逻辑通顺,爽点够那就完事了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书友20230119164558154
2024年04月04日

历史学界历来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把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归咎于清朝入关,归咎于清代统治中国260多年,似乎就是因为这个发祥于满洲的“后进民族”的统治,使得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其实,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至少对于评价清初的历史有失公允。如果我们抛开民族的、历史的、习惯的偏见,认真地考察一下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就不难发现:初入关的清朝贵族是一个生气勃勃、奋发有为的统治集团,特别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康熙,是历代统治者中最注重科学、最提倡科学,并且自己也最懂科学的人。他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与贡献,与中国历史上诸多帝王相比,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耐人寻味的是,康熙这位不折不扣的“科学达人”,却无法无法遏止满清统治的腐朽与没落。然而,历史往往是以令人惋惜而终其结局的。康熙像以往许多伟大人物一样,他也是伟大和渺小、开明和专制、科学和落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集于一身,并且终于不能超越历史和阶级为他架设的重重障碍。他一面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一面又严禁中外经济往来,一面提倡农业生产,另一面又限制和摧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而,清初入关的那个生气勃勃、奋发图强的后进民族的统治核心,也伴随其统治时间的延长而日益腐朽、没落。整个中国社会,也随着这个统治民族的衰败而沉沦下去,到十九世纪中叶,终于在殖民主义的炮舰面前变成了泥足巨人。康熙以宏大的气魄敞开大门,欢迎西方科学,他本人又是那样热情不倦地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提倡,然而他们的成就却如荒草丛生的古园中昙花一现,如漫漫长夜中的一次巨大闪光,不久就都变成了历史的陈迹。当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正从宗教蒙昧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中国却变成了一个墨守成规、顽固不化的垂死的老头儿。中外的双重因素,使清初敞开的大门轰然而闭,整个知识界不是笼罩在死气沉沉的理学说教中,就是笼罩在文字狱的恐怖中但是,这种不幸的结局,并不是这个后进民族统治的必然结果,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社会和中国科学之不能大步地发展有其复杂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因素。首先,清代的统治方法,是中国历代统治方法的延续,是集历代统治方法之大成。康熙无论怎样研究科学和提倡科学,他却不曾想到(当然也不能做到)改变封建社会取人的方法。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限制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康熙本人怎样研究和提倡科学,也不过是万里波涛中的一声蚊鸣,毫无反响。可见,考试制度、取士制度不加改革,科学技术不可能发展起来,科学技术的人才也不可能大量培养出来。其次,康熙是一个封建统治者,他一面提倡科学,一面却以更大的精力宣传宋明理学,并且主要还是叫人们固守唯心主义的理学。他亲自主编《性理精义》,重新刊定《性理大全》、《朱子全书》,把宋明理学抬高到法律的地位。而自然科学在清代并无崇高的政治地位,即使有少数科学家出现,也不过是社会的一种点缀而已。科学与官方的理学是两种很难共存的对立思想体系。一个的发展是以思想解放为其前提,另一个的存在则是以禁锢人们的自由思想为其宗旨。残酷的现实把科学从大雅之堂中驱逐出去,这就迫使封建时代的科学不得不去和宗教相结合,去和江湖骗术相结合。此外,康熙死后,在其子雍正、其孙乾隆在位的近80年中,朝廷对知识分子的镇压达到了高潮,文字狱遍及全国,因此而死和受株连的人达数万之多。残酷的镇压,络绎不绝的冤狱,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使全国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整个知识界噤若寒蝉。这种气氛不但使人在政治上不敢自由表白自己的意见,即在学术领域也不能不大受影响。除了内部的原因之外,西方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教会的对华政策,也引起了清政府的警惕,因之对西方开放的大门逐渐关闭。所以,康熙56年又重新公布了48年前的限制天主教的禁令。由于这些原因,康熙初年杨光先那种“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的抱残守缺思想又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对于自然科学,雍正、乾隆既无兴趣,亦无天赋。他们对西方的发展毫无所知,却夜郎自大,以“天朝”自居。即使乾隆那样的英主,也居然在给英王的救书中说什么天朝“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的话。到了鸦片战争前后,视西方先进技术为“奇技淫巧”,把“翻夷书,刺夷情”说成是“坐以通番”,就成了社会流行的公论。因此,在西方科学技术面前,中国“但肯受害,不肯受益”,就是历史的必然了。康熙这位“科学达人”的科学活动证明,初入关的满洲贵族是一个生气勃勃、比较开明的统治集团。这个民族的统治者的思想后来之所以日趋腐朽、闭关,并不完全是其自身的因素所致,而是有着复杂的历史的、社会的乃至国际的因素。近代中国的落后与贫困,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们的统治。中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满清只统治了二百几十年。以往长期裹足、发展迟缓的原因,在清代依然继续起着作用,这个因素比起清朝的统治可能更带根本性质。因此,康熙这位帝王界的“科学达人”,无法遏止满清统治的腐朽与没落。由此可见,康熙是一个具有双重时代烙印的历史人物:一方面,人们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欧洲近代文明的曙光;另一方面,人们也看到了笼罩在他背后的中国中世纪历史悠久、深不可测的阴影。归根到底,没有近代的经济发展,也就不会有近代的科学文化,不会有脱胎换骨的崭新的历史人物。因此,康熙在位61年的结果,不是他改造了中国社会,而是中国社会改造了他。这,就是康熙的悲剧,也是有清一代历史的悲剧。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书友20210301106530881472
2023年06月28日

爽,作者这脑洞真的赞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安稳退休
2024年10月08日

总结了一下书友圈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现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此贴长期有效)一、关于更新:目前是新书推荐期间,一天一更(4000字),因为起点新书超过一定字数和时间会失去推荐。上架之后会恢复一天两更。补充说明:此书作者是兼职写作,白天有工作要忙。二、关于书友圈和章说删禁:①禁言,人身攻击其他书友、作者、运营的禁言七天。正常批评、夸奖和建议不会被禁言。②删帖:首先是透剧,如果没有其他书友举报和意见,不会删帖。正常的批评、夸奖和建议的不会删帖。(这里不包括阴阳怪气和人身攻击。)帖子内容有问题的,如阴阳怪气和键政,引战其他书的删帖,书友可重新组织语言发帖,问题不改的(不包括建政),禁言三天。三、关于书友群:后期上架之后如果追读读者数量多会建QQ群。四、此后所有运营和助理上任后都需要遵守规则,违规者需要道歉,违反规定的运营助理被书友多次举报后(三次)将被辞去运营。五、禁言七天以上的,运营和助理需要保留截图证据,经得起的质疑。六、上架后人身攻击与其他助理违反本帖规范的可以在此贴下面举报。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发表你的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