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99做汽车巨头
读者评论 共149条
调查一下,大家都是什么字体看书的,大概一行里有多少字?后续我会改一下猪脚属性的排版,大家可以发一下自己的习惯,我尽量张照顾大众胃口。要是直接一个属性一行太长了。
显示更多【活动周期】07月10日07月31日【参与方式】回复本帖参与【活动奖励】粉丝称号:10点币:0【活动说明】七月粉丝称号活动1.书友值排序获取2.为本书做出贡献活动结束之后将由组织者手动公布及发放奖励
显示更多谁记当年小笛客,天阴恰恰湿衣。骑牛唤我过小溪。见鱼争笑指,举荷是虹霓。十年玉约今一梦,重看信字迷离。秋后潇水总无期。风来襟袖冷,雨到骨神凄。写到诗会的时候我就有点担心诗坏气氛——因为我真写诗……反面教材就是蛊真人。总是看到酣畅处,真人就吟一首打油诗巧妙地破坏我的阅读体验。整本书下来,恐怕只有一句“五域九天功,尽在一气中”算是小佳,余者(包括这首诗的其他部分)说今体没律说古体没辙口(于古于今都没辙口),遣词浅白近乎陋,比之郭沫若的旧诗都有数个甫子寸的差距。今天总是一颗心落进肚子里。先看词谱。甩进机器词谱测过平仄,出了两三处,微瑕不妨事(也可能我没选对体例)。至少确实押韵(于古于今都能押)。我们回到词本身。这是一首很简单的小令,上阕追忆往昔,知人论世,我们知道是和成兄的故事。下阕回到现实,并抒情。如今学诗者最易犯的错误,就是没逻辑。本格推理讲究公平,侦探知道读者不知道的线索就算不上本格——写旧诗亦是如此,后文出现的人事理物,在前文一定要有伏笔;一首诗是一个整体,前后文会相互染色,所以意象之间一定要相关。文学理论讲读者与作者有默契,读诗者是默认你言之有物、义理晓畅的,你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实在不想费这份脑筋,有条捷径:你每个字都是真事就行了,保持诚实,不为了字面好看而附和典故,不作艺术加工去增减一分一毫,那你的诗肯定义理晓畅——但未必言之有物,生活毕竟是很无聊的。鹦鹉写齐居士这首诗,就做得很好。起笔“谁记当年小笛客”,以声音引入人物与景色。这是很经典的手法,过渡和起笔都可以用。譬如你先写了外景,如何引入室内写诗的主人公呢——可以写窗外鸟鸣声;你写了室内歌舞喧喧,怎么写天色呢——你可以写乐声停云。“天阴恰恰湿衣”,(湿古韵是入声字,仄声喔)景物这时出来,声色一时俱备。“骑牛唤我过小溪。见鱼争笑指,举荷是虹霓。”叙事自然天真。何为骑牛,有“短笛客”尔。陆游诗:骑牛吹笛伴村童。何为见鱼争笑指,因“过小溪”而见鱼也。何为是虹霓,“天阴恰恰湿衣”,雨过也。你看,上阕环环相扣,事事其来有自,就很有逻辑。下阕换头,“十年玉约今一梦”,又是一个经典的过渡手法。一般什么时候能意识到梦是梦?梦醒时分嘛(一轮强劲的音乐响起……),“梦”字基本上是脱离回忆的万用解法,经常作为一首诗中回忆和现实的明确界限。“重看信字迷离。”梦的余韵(而且可见二位不像小裴是个半文盲)。“秋后潇水总无期。”触景伤怀,什么景?水景。无期,玉约无期也,水在约在,立玉约的人去哪儿了呢——哈,已经上天堂了。“风来襟袖冷,雨到骨神凄。”冷则秋后也,而雨又重来,当时并肩之人今尚在否?一叹。这又扣上了第一韵的“天阴恰恰湿衣”。一点建议:此诗思力在我之上,但句法还要多作斟酌。一是词虽然不禁重字,但毕竟这是小令,没有自觉的重字,太多,不好。二是“雨到骨神凄”,句法不佳,有强凑对偶之嫌。鹦鹉真是把我想干的事干完了,立地登天登完就似的侠客也让你写了,写部小说然后通过虚构之事感怀而作诗也让你干了。你别逼哥们最好给哥们多写点别逼哥们跪下来求你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