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收容公司

作者: 倒骑小白鹅
👥 380 读者
⏱️ 已完结
科幻末日
灾厄临近,一家名为“篝火公司”的特殊收容物从沉睡中醒来,向人们发出一封封入职邀请―― “当黑夜到来时,应有人点燃火,照彻八方。” 同时,它也带来了一则预言。 2044年,一年的末尾,黑暗灾难将从天而降。

读者评论 共160条

书友20180416105101158
2022年08月11日

你得让人物生动立体起来,不能像一个平面剧情NPC。要让他们有灵魂,要让世界活络起来,太直白了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失火的天堂
2023年03月02日

【活动周期】03月01日03月20日【参与方式】回复本帖参与【活动奖励】粉丝称号:30点币:0【活动说明】在本帖下晒一晒投给白白的月票。选出30个投票最多的朋友发放称号!请注意活动周期(活动周期外的回复无效)并打好提前量(防止回复被吞)先回复活动帖主帖"参与",再于自己"参与"所在楼层回复截图或可减少回复审核时间!!!活动结束之后将由组织者手动公布及发放奖励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书友20220317093811707
2022年11月18日

#网文填坑节许愿季#速更,夜不能寐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人鱼的情歌
2025年03月26日

生动有趣,精彩纷呈,没有男主感情线占据篇幅但是描写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理想和快乐,实在是太好看啦,哈哈哈哈哈。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W
WeierBart
2021年10月30日

在晚唐到五代的大半个世纪里,蜀地先后有过两个割据政权,即前蜀与后蜀。为何蜀地自立较少,大部分时期巴蜀自立都是在王朝末年呢?唐代以后,宋、元、明、清,川蜀之地就难再出现反叛自立的情况了呢?归根结底是源于王朝末年,朝廷陷入混乱,川蜀当地官员、将领自行其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不再听从朝庭指令,历史上唐末,王建通过击败在巴蜀割据的其余藩镇,驱逐了李茂贞探往汉中、两川的兵马,建立了前蜀;后唐时期,李嗣源叛乱,唐皇李存勖被杀,后唐朝廷陷入混乱,给了李存勖心腹大臣,派驻西川担任节度使的孟知祥割据蜀地的机会。前蜀的创立者是王建。王建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又因排行第八,故被乡人称为“贼王八”。黄巢起义攻陷了长安后,唐僖宗出逃蜀地,忠武军监军杨复光率八千兵马进攻黄巢,并将部队分为八都,此时王建开始发迹,被任命为都头。不久,王建与晋晖、韩建、张造、李师泰四都头被权宦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收买,田令孜收他们为养子。唐僖宗将五人的部队并入田令孜麾下,赐号“随驾五都”,官拜卫将军。杨复恭上台后,排斥田令孜的党羽,王建因为是田令孜的养子,被外放为利州刺史。王建在龙州司仓周庠的建议下,招募八千士兵,顺嘉陵江袭击阆州,并驱逐阆州刺史杨茂实,自称阆州防御使,招兵买马,扩张势力。当时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朝廷已经无暇他顾,对蜀地更是鞭长莫及,公元888年,王建为陈敬瑄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降服或击败武泰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驱逐了以凤翔为基础,占据山南西道和两川部分州县的李茂贞,彻底占有两川、三峡,攻占山南西道,于公元903年被唐昭宗封为蜀王,成为当时蜀地最大的割据势力。朱温代唐后,王建拒绝承认,并宣布朱温为篡逆,号召天下共讨之。公元907年,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后蜀的创立者是孟知祥。孟知祥是孟迁侄子,年轻时得到李克用的赏识,被任命为左教练使,并娶李克让之女为妻,成为李克用的侄女婿。公元925年,李存勖命其子李继岌、大将郭崇韬率军六万灭蜀。后任命孟知祥、董璋镇守西川、东川。公元926年,洛阳发生兵变,李存勖被杀,李嗣源即皇帝位。孟知祥见中原混乱,遂产生了割据蜀中之意。孟知祥身兼西川节度副大使与成都尹,加紧训练军队,整顿军备,扩大兵力,增设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棹等军,由亲信统率。为了供养军队,孟知祥竭力积蓄钱粮,后唐任命盐铁判官赵季良为转运使,意图将川蜀财赋转输朝廷,但孟知祥不允许征收转输州县的租税,“府库他人所聚,输之可以。州县租税,以赡镇兵十万,决不可得。”此外,孟知祥还在汉州置三场重征盐税,“岁得钱七万缗”,其后又使朝廷割云、安等十三盐监隶西川,更获无算。公元930年,董璋举兵反唐,攻破阆州,擒杀李仁矩,孟知祥不久也举兵响应,公然对抗朝廷。李嗣源派军征讨,由于道路险阻,战而无功,只好退还。消除后唐威胁后他又消灭了董璋的军队,吞并了东川。公元934年,孟知祥在成都即皇帝位,国号蜀,史称后蜀。不久,中原潞王李从珂与皇帝李从厚争位,后唐内乱,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皆归附后蜀。王建、孟知祥之所以能够先后割据蜀地的原因,在于中原朝廷陷入了混乱,他们作为节度使,同时掌握了军权、治权与财权,缺乏监督与制衡,足以割据一地。在朝廷陷入混乱的时期,川蜀之地各军镇也逐渐变成了既有独立兵权,又有司法权和财政权的藩镇。这些藩镇"大者连城十数,小者亦兼三四",它们自设官吏,不由中央;专擅财货,豢养骄兵;以武人典狱,法外施刑,互相攻杀,最终发展到"大者称帝,小者称王"。晚唐、五代时期,朝廷偏向于用军事手段打击藩镇,此举只能让藩镇表面屈服,但无法根除藩镇割据的土壤。宋初吸取唐末、五代经验总结后的做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根除藩镇割据的土壤,才是邵大帅统治蜀地及以后征服中原、河北的真正办法,让节度使成为一种荣誉虚衔。唐宪宗时,横海军节度使乌重胤提出"杀节镇之权",而且在他的辖区内率先实行了两项新的措施,一是让刺史、县令各司其职,二是把军队交给各州刺史管辖,以此剥离节度使权力。但实际上,由于朝廷武装力量弱小,必须倚重藩镇兵力攻打另一些藩镇,加上朝政紊乱、党争剧烈,乌重胤的建议缺乏实施的基础。尽管如此,乌重胤的建议和设想,对于宋代统治者的影响却不能低估。南宋有人说,"乌重胤欲杀节镇之权,我宋实用以弭五代之祸"。北宋哲学家程颢说得更直接:"赵普除节度使权,便是乌重胤之策。"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发表你的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