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太子,不做也罢!
读者评论 共79条
有一个问题!主角现在的强化遇到天花板了吧?就感觉实力增长已经非常缓慢了。修仙强化可以捉星拿月,魔法侧强化有青铜泰坦,漫威也有天神组这种星辰级实力。就算主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原体还吊,都感觉没办法离开氧气存活。这样为了贴合主世界主线,主角要压制自身实力进化吗?战锤确实有很多小细节值得探索,但为了这些压制主角大实力增长,感觉跟奇怪,低星级十步之内,人尽敌国。高星级是捉星拿月,补天浴日。怎么去表现主角高星级的表现呢???
显示更多新章(658)看到刘晏负责财计,恰好翻到一段刘晏故事,借机说说唐宋部分时期的漕运与盐政。这则故事叫刘晏籴粟,即日知价。它来自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沈括也是听人提起。刘晏负责东南财计(身兼数使职),首重漕运。而漕运不仅仅是运输,更重要的是筹措粮秣,而且是出钱买粟(籴),并非强征。刘晏筹备漕粮,并不等地方上报粮价,再做统筹布置收购。而是选取产粮区且交通便利的郡县(多粟通途郡县),让其上报此前数十年间当地籴粮价与籴粮数量。上级机构根据这些郡县所报籴价和数量,分别排序,各列五等。在当年粮食收获前,刘晏就会下令准备收购。第一等籴价(往年最高收购价)配第五等籴量(往年最低收购量),第二等籴价配第四封籴量。以此类推。简言之,籴价等第越高,预购量越少,反之,则预购量越多。地方官吏根据预购量在收粮后即可安排籴粮入库。如果当年预购量多于所需,那就减少籴价高郡县的购入量,如果预购量不及预期,那就加购籴价低郡县购入量。这种预购+后调的方法,避免了地方上报粮价后,再布置籴米时因粮价波动导致的损失。宋代就吃过这个亏。沈括听闻后,就将这个方法用于当时的发运使司,效果很好,“各得相宜”。刘晏以其出众的才具品行,以及幸运的自主性(宰相放权不干涉),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重整运河与漕运,而且经营得当,给唐廷财政续费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盐政改革。刘晏籴米也好,提高船价,实给运费,乃至广建巡院也罢,总不可能为无米之炊。盐政就是刘晏运营漕运本钱。先是确定官盐,然后交给商人销售。刘晏主持下,唐政府不直接参与食盐买卖,而像是等分红的股东。商人售盐取利,要分给唐廷(刘晏)这些盐利就是刘晏敢花钱,会花钱的底气。另外,刘晏给官盐商人一项特权,他们在市场卖盐免税(实际是税改利)。至于这些商人借着免税特权会不会干别的,那是另一回事。至少刘晏超预期完成任务。回到盐政上。之所以刘晏盐政改革会显得立竿见影,和盐的特殊地位有关系。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和重要调味料,盐几乎是人人需要。只要是官盐,不管是官营还是商营,也不分盐税还是盐利,作为一项政府收入来说,它都近乎于人头税。安史之乱后,唐廷在册户口大量流失,以户口为征税基准的租庸调制名存实亡,这是唐廷财政破产危局的主因——找不到那么多人收税(755年,891万余户;760年,293万余户)。而这些流失的户口,可能是死了,也可能是逃了。死者不论,生者总要吃盐,哪怕他们不在官府籍册。官府可能没办法卖盐给逃户、隐户,盐商可以。在河北藩镇割据,吐蕃回鹘侵扰这种内忧外患下,唐廷没有精力去重整户口,刘晏的盐政改革,让唐廷恢复部分对流失人口的联系。从收入上来讲,唐廷勉强度过破产危局,对刘晏来说是成功。但这种成功,只是给大唐吃止疼片。刘晏或者还有深谋远虑,只是历史没给他时间,租庸调制他救不活,唐廷也难以复兴。刘晏以后,唐廷运河控制力逐渐下降,漕运经营也越发衰败。后继者没能复刻刘晏的传奇。一是刘晏功绩有其偶然性(天时地利人和),二是后继者权力、才具、品行、自主性都没有与刘晏并论者。最接近刘晏者是宪宗时人裴度。其持身正,能震慑不法,扭转漕运漂没风气,三年给唐廷积攒120万石余粮。可惜人走茶凉,自裴度后,唐漕运腐败无救。漕运衰败,与盐政暗弱总是同时发生。因为盐政有“人头税”特点,政府加征越发过分,官盐价高,私盐便屡禁不止。私盐泛滥,盐政暗弱所出越少,漕运经营越发艰难,漕工、一应官吏漂没起来越发肆无忌惮。刘晏这种“东南财神”,宋朝也不会再有。出于“社稷安全”考虑,赵宋对地方官、地方财政、地方兵马有诸多限制。地方监察权都要分给转运使和提刑使,更不可能将漕运经营交付一人,甚至一个衙门都不行。宋代漕运实际由两方衙门组成。一是发运使司,二是转运使司。发运使司负责将漕粮从转般仓运往京师,转运使司负责将漕粮地方粮库运往转般仓。转般仓源自转般法,即分段运输法。裴耀卿首倡,刘晏发扬光大。除裴耀卿在汴口所设仓外,刘晏又在扬州和泗州设转般仓。原本南船运到汴口返航,自此变为运到扬州返航,再由北船分段运往泗州、汴州(汴口)。宋代进一步细分,加设楚州(泗州与扬州之间)和真州(扬州和长江之间)。真扬楚泗共有转般仓七处,扬州占三处。因为以转般仓为界,发运使司必须保证京师漕运需求,因此发运使司很少等到诸路粮食运到再做发运。为保证及时有米可发,就必须籴米。籴米的本钱,便是发运使司籴本(中央财政一次性拨付)。因为两淮多为产粮地,依靠籴本丰收歉放,发运使司的籴本不经补充也能逐步壮大,纵有波折(比如前述粮价波动导致籴米吃亏),也不会伤及根本(不影响籴米发运)。各路转运使司受地方财政限制,漕运是辛苦活,但因为宋代坚持官盐禁榷(河北除外),盐政收入补充了各路转运使司漕粮运费(沈括记载,运盐每一百里,陆运4文/斤,船运1文/斤),有的漕船到扬州后会直接运盐回去(折抵运费)。因为有利可图,或者说地方财政不太吃亏,各路转运使司对漕运比较上心,会积极修造、更新漕船。直到蔡京改革盐政,推广盐钞(一种提货凭证兼有价证券)。其中详细,不做赘述。蔡京改革也是因势利导,要给徽宗财政做裱糊匠。但确实导致北宋晚期漕运崩坏。有转运使就上奏告状,说某某路不像话,自己不造漕船,不雇漕工,等我路漕船回航就截停,强令为其漕运——关键是不给报酬,纯粹强征。这是因为蔡京推行盐钞后,天下之盐,归盐钞持有者,而卖盐钞的收入归中央政府和徽宗,地方财政分不到钱,运费再无冲抵,只能“自谋出路”。无独有偶,发运使司也同时败坏。一位受到徽宗和蔡京赏识的发运使,将籴本当做籴米利润上缴徽宗。徽宗大喜,擢其为户部侍郎。此例一开,发运使司籴本无所增继。蔡京又当裱糊匠,直接废除转般法,顺徽宗喜好,改成直达法——由转运使司直接运漕粮进京。这又进一步加重地方财政负担。直达法宋代也一直有用,但仅限金银丝帛香药这些轻货贵重物品。直达法实行两年,报亏及损耗超百万石。导致漕运经营之难,与唐代裴度离任后相近。唐宋大运河漕运相同之处,在以粮为主,而以盐为本。相异之处,在唐盐政失当,漕运即无所救。宋盐政失当,还能靠香药、茶酒缓一缓。
显示更多大家好,我是一个方块,准确来说,我是被困在了一个铁方块之中。好消息是,我的金手指是能无视时空将外界的任何东西进行切割传送,实乃杀人旅行必备神级!但坏消息是,这个方块只有1m……这么小的空间是要挤死谁啊!得亏我没有幽闭恐惧症。我被一个少女当成神奇物品捡走了,他们把我这类物品称为遗物,拥有各种奇妙的能力,但必须付出代价才能使用。那么使用我的代价是什么呢?眼前的少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一盒罐头放在了方块身上。是食物!这正是我需要的,终于可以不用在野外挖蚯蚓吃了!她看着我收下罐头后明显一喜,把我放在拖车上快速突围了战场,你说敌人?只要把他们的脑袋传送走就好了。就这样,少女带着遗物和战果,第一次来到了深渊人类监测站,她的目标,是前往深渊之底。当然,在旅途中,补充物资是必须的,尤其是补充使用遗物的代价。每个监测站都有对应的商店……不对,手指罐头,头发海苔,核辐射汽水,这都是什么奇葩物资啊!别的遗物都是这么恐怖的吗?不要拿过来啊啊啊啊啊!少女看着放在方块上没反应的“食品”挠了挠头,终于走向了正常的食品区,太好了!为了攒够前往深渊二层的积分,我们很快就开始了第一个任务,在我把威胁到少女的怪物全部切块后,少女非常高兴,从物资车里搬出了一堆食物,整齐地摆在了我身上然后拍了拍我。“干得漂亮,多吃点!”正要挑选食物的我突然意识到哪里不对。等等,我是不是变成电子宠物了?呱!我才是主角呀!区区食嗟来之食,就放在车后,我可以自己来拿的!少女看着消失的食物,打开了一个记录本:【铁块不喜欢吃的东西:芥末饼干、鲱鱼味薯片、罐装糖醋猪脑、花椒味QQ糖……铁块喜欢吃的东西:巧克力,可乐,薯条,披萨……】啊,她居然在记我的喜好,我是不是应该感动……好像……被富婆当成宠物,也没什么不好的……薯条真香!#安利名场面##我被困在方块之中#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