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落闻声来

作者: 半颗青橙
👥 405 读者
⏱️ 已完结
古装言情
【红袖读书首届全球征文大赛・最佳短篇奖】 【实体书已出版!】 温时卿的生命中,曾出现过一段歌声。 在他读研的瓶颈期间,这段歌声治愈了他的失眠和烦郁。 当他下定决心要寻出这支声音的主人时,它却忽然随着他的那些不快一起销声匿迹了。 从那以后,他每夜都会打开那名叫“闻声来”网络主播的电台,盼望着那段歌声的复出。 …… 年复一年。 直到有一天,姜芥无意间打开了他当时录下的那段歌声,诧异:“咦?你什么时候偷偷录得我的声音?” …… 高冷古板外科医生VS活力四射天籁小仙女 …… 让你感受一下,什么叫歌声撩人。

读者评论 共150条

背景颜色
2020年03月30日

庆祝仙王三周年仙王双喜临门庆,孙蓉冠星耀周榜。枯玄今天大爆更,红牛咖啡来给力。已欠百更真不多,至枯玄萎靡不振。枯玄注意休息,欠的慢慢还。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不覺已千年.夢不覺
2022年04月04日

可以把宇智波被滅的消息透漏給雲岩兩國嗎??相信他們不會放過這機會也可以讓三代那群人自食惡果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天选笨蛋
2024年02月01日

【活动周期】02月01日02月29日【参与方式】回复本帖参与【活动奖励】粉丝称号:50点币:0【活动说明】评论均有机会得到粉丝称号活动结束之后将由组织者手动公布及发放奖励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格林德沃狂热信徒
2023年02月20日

平平淡淡脚踏实地过日子,没有王公贵族流落民间,真正的普通人努力生活的感觉!很喜欢!一口气追平,很温馨,什么时候能上架爆更一波啊!期待期待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雷霆7349
2021年04月07日

主角扫盲的话,可以推广当时民间流行的俗体字,还有草书楷化(这也是简体的重要来源)。扫盲几百字就可以初步阅读了,掌握一二千字就基本掌握文字了。方便军队退役成为行政及治安基层骨干,代替胥吏及乡绅治理。中国解放时,开始是用同音字标识。先搞注音符号,后来搞拼音。在扫盲运动的早期,军队里通行的扫盲方法,叫做“三五教法”,也就是一天就教三到五个生字。这听起来很轻松吧?但效果并不好。你想,当时部队里的战士大多数都是零基础,你一天无论教多少个字,对他们来说都只能死记硬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狗熊掰玉米,记了又忘。和我们现在很多人背单词,往往卡在第一页是一个道理。那怎么办呢?有一个叫祁建华的人,研究出了一套“速成识字法”。他是解放军西南军区的一位文化干事,当时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部队官兵,帮助他们摆脱文盲。祁建华精心筛选了1200个常用汉字,还给他们标了“注音字母”,“注音字母”这个词你可能很陌生,可以把它理解成我们今天熟悉的汉语拼音的前身,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汉字的注音字母表,有兴趣可以看一眼。要知道,祁建华教战士们扫盲的时候,我们今天用的这套拉丁字母拼音方案还没有制定出来呢。祁建华先教注音字母,再教拼读规律,然后用注音字母做辅助工具,教战士们常用字,效率大大提高。这种方法多有效呢?战士们使用这套方法,差不多一天可以学习一两百个字,比起之前一天只能学三五个字的方法,效率是提高了几十倍。而且汉字的注音字母一旦学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还可以自己查字典拼出读音来。这套方法那么好用,很快就推广开来。先是从祁建华的部队,扩散到到西南军区,接着又到贵州军区、中南军区。在这些地方验证成功后,又进一步推广到工人农民中间。在这样的推广下,仅仅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全国扫除职工文盲将近100万人,扫除农民文盲308万人。听起来,扫盲运动似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但不久后人们就发现,虽然这个方法在军队里很好用,但深入农村之后,逐渐遇到了瓶颈。在农村的学习效果并不稳定。你想,军队的主要构成,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而且这群小伙子,是长年累月呆在一个地方。扫盲的时候学习的强度和对于学习效果的检验,都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但是在民间的真实环境中呢?就算一个村子的村民都是文盲,他们也是有小孩,也有老人,年龄差距很大,学习能力的差距也是天上地下。而且村民们平时还要干农活,不能脱产集中起来学习,学习成果也很难得到巩固。为了解决农村的扫盲问题,教学方法再次迭代了。既然问题出现在农村,那干脆让农村人自己创造方法,看看有没有创意性的解决方案。结果,还真找到了更有效的方法。举个例子,山东省莒南县高家柳沟村,这是一个只有三百户人家的小村子,在解放初期全村只有9个人识字。文化水平低,给这个村子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不少麻烦。在当时,这个村子还在实行按照工分制,也就是发工资是按照一个人干了多少活,记了多少工分。但就是因为整个村子几乎都是文盲,在记工分的时候没有统一的文字标准,到了结账的时候那自然是一笔糊涂账。就因为这个问题,当时村里的合作社差点办不下去。那怎么办呢?当时村里的团支部创办了扫盲学习班。学习班的教学内容也很有意思,并不是单纯教村民识字,而是村民“干什么学什么”,教的都是姓名、地名、农活、农具、牲畜等等相关的字。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村里参加学习的115名青年中,绝大部分都能记自己的工帐了,也就是说,这些村民在扫盲的过程中,也解决了自己的现实问题。而且,那些学习能力强的青少年先学会识字,再反过来教半辈子不识字的大人们。这样一来,还解决了扫盲工程中缺少老师的问题。高家柳沟村的试验成功后,这些创意性的教学经验,又被推广到了其他农村地区,扫盲运动又迎来一波热潮。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发表你的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