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娶了千仞雪,比比东你哭什么?
读者评论 共35条
所有殖民国家在殖民活动服膺于一条铁律:殖民地应当避免为宗主国带来财政负担,如果可能,应尽量创收。这条铁律贯穿整个殖民主义的历史,也是支配任何国家殖民活动的基本原则。所有殖民帝国都会因地制宜实施政策,都会试图垄断,都会在破坏的同时建设,发展的同时掠夺,但是不同的帝国观念会创造一些显著差异。一、荷兰殖民主义特征:强垄断,弱帝国 在重商主义时代的五个西欧殖民国家当中,荷兰人的垄断能力是最出色的。荷兰殖民主义的起源和载体是垄断公司,对殖民主义的理解主要建立在利润之上。商业考量压过了任何宗教和意识形态诉求,使得荷兰殖民主义的政策时而非常灵活,时而过于死板。在早期,荷兰一直谨慎地保持“栅栏区”,把殖民活动限制在少数据点及其周边,以控制成本。直到19世纪迫于商业扩张的惯性以及殖民竞争的加剧,荷兰才把统治推向整个印尼。 在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成功引领了西欧各国创办垄断公司的潮流,但是两个世纪当中无人能望其项背。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组织上的强大是其成功诀窍,它在几十年间就从葡萄牙人手中抢到了世界香料贸易的垄断权,并且长期把持。18世纪东印度公司陷入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垄断带来的腐败和效率低下。即使同属荷兰的西印度公司并没有那么强大,但是荷兰的美洲殖民地并不逊色。在荷属圭亚那把控朗姆酒生产的同时,库拉索成了加勒比海上最时髦的走私据点。荷兰在推广文教方面并不迟钝,荷兰新教会十分活跃(但是它发现自己还竞争不过没有官方支持的天主教会),20世纪的荷兰也试图运用开化和融合等话语感化殖民地精英(但是影响比不上泛伊斯兰民族主义甚至日本人的泛亚洲主义)。而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在英荷交战时期,英国出于筹集军费发行的战争债权,在荷兰金融市场仍受到大规模追捧。在近现代几乎所有主要殖民国家当中,荷兰的帝国观念几乎是最孱弱的了。二、英国殖民主义特征:自治在其它帝国当中,殖民主义的因地制宜当然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英国人的自治方针无疑放大了这些特点。“自治”也构成了英国帝国观念的基础,它在极盛期阐述了帝国存在的意义(“白人的负担”),在衰落时又为帝国的瓦解提供了方案和解释。作为近代史上最成功的的全球帝国,英国的殖民体系庞大而丰富,演变多样,但是总体来说保持了“自治”这条主线。英帝国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是因地制宜思想的体现,这种复杂结构具有一些显著特征: 1、地方自治体的发展,包括地方政府和议会等。(这也是大部分殖民地独立后,对英国的正面评价大于负面的原因)2、帝国框架内不同主体的冲突,其内部殖民地亦常常发生矛盾(例如美国南北战争本质也是这种冲突的具体表现)3、殖民政策及观念的流动性。(英国是种族主义观念的重要传播者和践行者,在19世纪末种族主义盛行之前,它对原住民还谈不上尤为残酷。英国人相比法西葡人不爱通婚,但是在加勒比地区仍然创造了许多混血儿。)在英国历史上,有四个部门参与过殖民地事务的管理,一是殖民部,二是外交部,三是各类垄断公司,四是印度事务部(接替东印度公司,1937年后改为印缅事务部)。除此之外,战争部也在部分时期(如一战期间)发挥作用。管理上的多主体性正是殖民地多元性的一个体现。英国殖民部历史悠久,但是它的职权范围远小于其它欧洲帝国在19世纪末成立的殖民部。直到1900年,英国殖民部只负责管理以移民活动为基础的殖民地,包括美洲,非洲海岸地区,海峡殖民地和大洋洲。其中海峡殖民地在1867年才从印度方面改隶殖民部。在英帝国框架内,除印度(及缅甸)以外原住民众多的殖民地均归外交部管辖。总的来说,殖民部的职责是和白人移民打交道,而外交部的职责是和原住民打交道。英国垄断公司历史同样悠久。和在荷兰一样,垄断公司是管理殖民地最经济的手段,但垄断公司最终基本都被政府部门所吸收。最早是17世纪美洲的弗吉尼亚公司(归入殖民部),还有19世纪的东印度公司和婆罗洲公司等(归入印度事务部和殖民部),到20世纪仍有许多公司发挥作用(如皇家尼日尔公司),或者充当非正式殖民地的代理(葡属非洲实际掌握在英国垄断公司手中)。印度在英帝国框架内具有特殊地位,由专门的印度事务部管理。在印度民族起义导致东印度公司垮台后,印度事务部-英属印度政府就成了新的治理主体,因此它的地位和政策也独立于由外交部或殖民部负责的其它殖民地之外。三、法殖民主义特征:整合法帝国主义崇尚整合,除了和法国的集权与民法传统、天主教意识形态有关。所有殖民地基本都奉行“从巴黎到村庄”的垂直官僚制管理(在早期殖民活动中并不明显,这是在法国本土思想观念剧烈变化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即使如此其特征也大于其他殖民国家)。法帝国内部也存在形形色色的自治体,但是在法国人眼中,它们只是过渡状态或妥协产物,从长期来看都应当消除。 在20世纪初的上海,英租界和法租界的对比也体现出了两国殖民主义的差异。英租界的基本组织是商人自治,而法租界则依靠公务员、医生和传教士统治。 此外还和法国社会的心理需求有关。在普法战争(1871年)战败后,法国急于通过殖民事业来挽回名誉,在民族主义竞争当中争抢空间。法国虽然工业不够发达,但是金融业的繁荣让它能够在殖民事业当中占优(殖民最大的挑战是财政和信贷)。自治策略显然更加灵活且经济,但是整合策略才符合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帝国的心理预期,哪怕要付出相对更高的代价。 在南美的三个圭亚那当中,法属圭亚那的经济表现是最差的。尽管它和邻国具有相似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但是产业相对最不发达,对移民的吸引力也相对最低。它的定位一直是帝国肌体上的一部分,在二战之前是囚犯流放地,今天则是欧盟的火箭科学中心。法国的殖民传统没有让它富裕起来,也成功把它留在了帝国之内——这正是二战后去殖民化进程中法国对于大多数殖民地坚持的目标。 在各自的瓦解过程中,法国是最顽固的两个帝国,它的帝国观念都把殖民地视为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观念让它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但是也换回了许多政治和文化遗产。就像是法属圭亚那,虽然不能为宗主国创造财富,也不能延续香火,但是对于法兰西共和国来说,它至少已经是自己稳稳当当的一部分了。
显示更多【活动周期】04月04日04月29日【参与方式】回复本帖参与【活动奖励】点币:10000【活动说明】帖子下方留言参与随机选出20名书友,每人500点币粉丝值要求:弟子及以上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运营团队所有。活动结束之后将由组织者手动公布及发放奖励
显示更多三分香气楼内的生活,日复一日,仿佛没什么差别。至少对罗欢欢而言是如此。这是一座小城,所在的国家也不过是道属国中之末流。小城的天空是逼仄的,就像城外的山路,多走不出几里,就止步于荒野和兽巢。这让她想起“故乡”,主身张临川的故乡,亲手被他献给白骨尊神的“家”。作为“张临川”这个身份,他很少流连于烟花之地。但对于三分香气楼,他也并不陌生。曾经的圣女就有个身份,是三分香气楼的头牌。不过,在楼内厢房软榻上醒来的体验,他却用了好一阵才习惯。枕边是如何也驱不散的浊香,以及一个又一个不同的、陌生男人的体温。他只将肉体视作皮囊,这一具败坏了,那就换下一具。高矮不重要,美丑不重要,男女也不重要。但被一个个实力远不如自己的男人肌肤相亲,比想象中要更不容易接受。罗欢欢有着一副好相貌,生得妖冶如火,正如其名,欢欢,是欢于欢爱。她的身子过分成熟了,是经过三分香气楼一轮轮调教,精心雕琢出来,为欢爱而生的女体。这具胴体上现在开满了海棠,一朵刚要凋零,又是一朵在夜色中盛放。海棠垂枝,花开半重,呵气飘飘,瓣瓣娇柔。罗欢欢轻慢地推开一旁的男人,从香榻上起身。她随手披上一张轻纱,覆住胸前峰峦,裸足踩着地上散乱的衣衫,慢步来到窗前。这窗子太小气,显得天空一眼望去,也只有方寸。方寸间飞过的鸟,眼珠死白。在一闪而过的死白中,是无生的密信。三分香气楼的组织架构与他想象并不相同,内部的严密程度更是远超他的预计。只是终日采撷元阳,以性炼法,修炼一身再是了得的媚功,也走不出这小城,走不进组织的内围。天香有七,心香十一,这三分的香气,没有一缕香气能为他的基业。无生教的情报,近日已有心香之一来到本国,却是在国都分楼。罗欢欢心中算着如何能与心香搭上线,边传信无生教探查心香身份,想来不日就能知晓这国都的心香究竟为何人。这夜色尚浓,春日未尽。花阴重叠香风细,可有一缕能分予我?罗欢欢垂眸看向巷弄阴影中的一个乞儿,好似想到了些什么,轻弯了唇角。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