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作者: 秋来2
👥 274 读者
⏱️ 已完结
其他小说
穿越洪武九年的王布犁,被系统告知,只要你能当官吏安全的活到朱棣登基,便能返回后世,治愈病体,还能拥有一个小目标! 有难度,但问题不大,王布犁复制了网友推荐的上班科学摸鱼小妙招,顺便把“峡谷混子学”在洪武朝发扬光大。 谁知道朱元璋能看到他的梦境。 “老四要继位?” “标儿要死?” “雄英也要死?” “允文他怎么敢的啊?” 朱元璋高声叫嚷:“王布犁梦里只有一分是咱大明未来之事,剩下九分全都是黄色肥料,朕要宰了你!” 朱标:“爹,为了大明,这片咱得坚持看。” 朱棣:“父皇,梦都是反的,不能信呐!” 本书又名《陛下,我真不想进步》

读者评论 共11条

雨里秋桐
2022年07月14日

我倒是觉得配方的内容还可以,虽然是被简介最后一句话吸引过来,不过这本书我比较喜欢的点还是书里这些新奇的魔法理论,还有安东慢慢学习的过程,感觉看起来很舒服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俗世良缘
2024年01月09日

看个小说至于吗……不是说各种不合理,就是打仗天气不对,古人说话要有古代术语,各种奇葩要求。杠这些的意义在哪里啊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墨笑余
2019年11月17日

我要起点币,有人点赞吗?我会很高兴的,这是我第一本全订的,大哥大姐们快来点赞吧!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幻空云主
2022年11月07日

为什么总有人在谈明朝历史时反复强调所谓的“文官集团”、“文官群体”,而不用“地主阶级”或者其他更为精确的称呼呢?这在我看来本质上是明朝历史爱好者群体中极为严重的“圣君倾向”。简而言之,就是明代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文臣架空皇帝”,使得英明神武的皇帝死于非命,从而事实上地造成了明朝中后期迅速衰弱。这种言论登峰造极的体现,就是“土木堡文官阴谋论”、“正德、天启死于文官谋杀”这种言论。近些年来这种言论愈演愈烈,先后又形成了“建文伙同文官谋害洪武”、“永乐死于文官谋害”、“仁宗死于文官谋害”、“宣宗死于文官谋害”、“弘治死于文官谋害”、“嘉靖死于文官谋害”、“隆庆死于文官谋害”等等一系列言论。这种思潮发展到宋史圈子,更是出现有人公然给宋徽宗翻案的离谱现象。当一个现象极端化,扩散化之后,其诸多问题就很明显地展现出来了。其实仔细看看就会明白,这不过是先形成“圣主明君”的认识,再一个一个皇帝地全部套进去。在具体论证逻辑上,他们对于史料大肆剪裁。采取了史料中有利于我结论的地方“就是文官改不了的”,史料中不利于我言论的地方就是“文官春秋笔法篡改的”。因此在这种逻辑下,任何辩论没有丝毫意义,他逻辑永远是闭环的,因此咱们没有和文官阴谋论争论的必要。但是跳出他们预设的框架,去分析这件事背后的逻辑是很有意思的。他们为什么要强调明代君主是好的,都是文臣坏呢?如果真的站在百姓的视角反对兼并,那么历朝历代中皇帝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也是土地兼并的重要推手,明代皇庄在正德年间就达到了三万七千五百顷,清代修院子圈地更为恐怖。如果说破坏朝廷制度,那么皇帝怠政也好,滥发盐引也罢对于国家危害同样是极大的。但是在他们的语境下,同样是兼并大户、民生破坏者的皇帝他们反而认为其和底层百姓利益一致,坏的都是文官问题呢?特别是同样腐败不堪的宦官、勋贵体系,却因为对于皇权依赖更为严重,就被大量洗白,认为他们才是国之柱石,这种圣主明君的历史认识模式又是基于什么呢?首先就是皇族身上“家国一体”的认识。我发现很多人事实上不能理解“皇帝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差别。想当然地认为皇权提升就是国家权力增加,非常典型的就是对“少府”、“皇庄”等机构的认识,觉得里边的东西多多益善,全然不在乎皇权兼并资源带来的恐怖效果。这种先天认为皇帝利益代表国家利益、万民利益的想法很具有传播性,使得很多人忽视了皇帝才是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地主阶级代言人地事实。从而使得很多人写书、看书、看历史下意识与皇帝共情。大量解读中仿佛独夫民贼蒙受了多少不白之冤,仿佛皇帝的生活不是建立在对于广大人民的剥削之上一样。其次,我认为贪官白手套理论功不可没,b站大火的清浊之辨不知道各位看过没有。其中为什么和珅能够得到大量人的支持?无非是因为很多主张认为和珅大肆敛财是为了皇帝嘛,而且这一理论认为贪官大多是能臣,清官则大多只会空谈。因此就出现了,能臣帮皇帝做事,废物清官阻碍皇帝做事这种认识,事实上进一步加重了文官集团VS皇帝的范式。至于你说乾隆朝和珅才是文官群体的代表……可能他们觉得只有纪晓岚(影视剧)才算文臣吧。严党、阉党这种怎么能是文臣呢?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一雲中鹤一
2018年09月22日

百合姬摸着机器人的头说到:你现在已经是个成熟的机器人了,以后要做到一日十更知道么?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发表你的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