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娱:导演只想省钱
读者评论 共84条
众所周知,灵异悬疑在起点,是相当的冷门小众。 一方面,擅长灵异悬疑的好手,多见于实体出版。另一方面,网文想写好灵异悬疑的,大多折戟于404之手。 所以,现在还来写灵异悬疑的作者,殊为不智。 但总有些热爱,可称头铁。 本书,便是头铁之作。 今日浅读一二,聊表拙见。如有言辞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首先,总结一番本书在我眼中的故事类型。 如果只看书名,对本书的阅读预估,大抵是无限流变种的副本流诡异游戏,讲述主角以智破局的解谜文画风。 这么说,姑且也不能算错。但就我个人阅读体验来看,本书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更像是狼人杀游戏。 笔墨重心,并不在于对副本世界观的探索解密,而是在此期间,玩家之间的尔虞我诈、人心算计。 整体文风的基调,也是趋向于阴暗诡谲,略带一丝戏谑的无情残忍。 一般说来,我不太喜欢轻易把书称之为黑暗文。毕竟人性本私,世道也非黑白分明,哪怕有着损人利己性格的人设,也不一定是黑暗文。 但本书,虽然有所收敛,避开风险点,可就主角人设三观而言,却是确实称得上黑暗文。 而本书质量,不说冷门佳酿,也算是小众粮草,足以让黑暗文读者眼前一亮,大饱一顿眼福。 如果要说本书优点,倒也能轻松说上几百字,诸如配角形象鲜明、剧情烧脑不简单、各种叙述性诡计的运用等,亦比如致敬「三天两觉」,能看到《惊悚乐园》封不觉乃至《贩罪》、《纣临》的影子等。 但书既然发在网上,面向大众读者,就多少都该考虑下大众口味。 私以为,站在大众视角的阅读体验而言,本书主要问题,在于曲高和寡,不接地气。 悬疑、推理、智斗、算计……带有这些元素的作品,都喜欢塑造高智主角,让主角以智破局,博弈算计得胜。 只是,如何呈现主角的智略呢? 通常来说,都是通过剧情揭秘,让读者恍然,原来主角早就看破了什么谜题、布下了什么迷局,或是有着怎样的算计。 只要事前给的信息量,或者说伏笔足够,能串联起整个逻辑链,就算是解密剧情合格。 资深的悬疑文爱好者,有好些也喜欢这种调调。 但这种写法,对读者要求高,也就意味着沉浸代入的阅读门槛高。某种意义上,这类作品,本身就像是一场悬疑解密游戏,只邀请资深的悬疑文爱好者来做参与解密挑战的游戏玩家。 落到本书,我觉得不接地气的点,主要在于行文之中,引导读者代入的沉浸感不足。 作为故事,本书剧情的完整性是有的。可是具体的剧情推进过程中,主角视角的信息量展露,是颇为稀缺的。 就像是看电影,读者只知道主角干了什么,却不知道主角抱以怎样的想法。要等到剧情推进到某个环节,才会让读者恍然,原来之前的某些做法,是为了什么什么。 这种写法,意味着在第一次阅读时,读者不一定能理解主角的思考回路,自然也就谈不上代入主角。 有好几次,我在章说里看见作者在解释主角的行为逻辑。解释的说辞,或许是合乎逻辑的。 可只要没在正文出现,没能做到正文便让读者自然而然地理解主角脑回路,在我个人看来,就属于不接地气的写法,看着会很累,对普通读者自带两分劝退。 或许,实体向的悬疑文,流行这种主角谜语人的炫技写法。但在网文圈,大部分读者不习惯多动脑子,倾向于轻松阅读,还是更偏爱行文做好引导代入的接地气写法。
显示更多希望大家都支持正版,作者的书很好,但是每次更新都看不到几个人留言。评论区更是大把的见习,感觉很好的书没有几个人看没有几个人追,作者也没啥收入,很怕作者后面坚持不住。(我之前追的一本就是因为数据不好彻底进宫了)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