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开局源堡,我无敌了
读者评论 共145条
「我已经……无家可归了」在准备继续踏上名为复国的流亡之旅时,莫里亚蒂那硕果仅存的末裔——艾华斯,难得的有些踌躇不前。这可真是稀奇啊,他在心里想到,自己究竟是怎么慢慢变成这副模样的。是因为作为妹妹的附属而得以成为莫里亚蒂的一员吗?是因为自己自不量力地去追寻阿瓦隆所禁止的知识吗?是因为作为仪式的祭品却在千钧一发之际被人救下吗?是因为与同伴深入查案反而导致妹妹只余一缕香魂吗?……是因为阿瓦隆分崩离析之际他却只能狼狈逃往教国吗?……是因为亡国三年后见到昔日养父却不得不刀剑相向吗?……还是,那始终挥之不去,愈发深重的,从始至终笼在一行人头上的阴云吗?【堕天司】、【灾厄魔龙】、【阿瓦隆之影】……一个又一个灭世级的灾难,和接连不断的危机与磨难,这些时代的尘埃,落到人身上时却仿佛山脉之重。不论是逃避,还是迎接,我都该做出了断了。艾华斯知道,自己并非是纯粹的天才,就像自己的同伴那样,是一度掌控“超越之道”、贵为九柱神之一的【蛇父】的血裔。正因如此,才能一个人就战胜所有敌人。而他,尽管进阶成了大罪学者,开始掌握幻魔之力,努力地站在了同伴的身边,但还是会力有不逮。身旁的焰蝶绕着他上下翩飞,尽管眼前的使魔只是保留了一点尤利娅的灵性,但无论是作为家人,还是自己契约的第一只使魔,艾华斯还是对其有不同的态度。毕竟,在某个他越来越少想起的念头里,在某个他越来越不抱有希望的未来里,他还是希望后续能够找到传说中掌握了复活术的“虫珀”大师将其复活。莫里亚蒂的名号与传承,自己可不足以承担得起。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有时在战后,亦或是在深夜,他也会想,要是在那个天平历1890年的冬天,被人绑架到祭坛上举行仪式的他,要是没有被同伴解救……或是在更早,幼时的他没有进入养父的书房,没有看见那些只有一小部分概述的禁忌知识,没有心痒难耐,没有兴奋研究,没有狂热的购买仪式材料,没有与突然找上门的秘密结社“高贵之红”进行联系……哪怕只有一步不同,是不是就不会行将踏错,让他,让大家,让这世道,沦落到这种地步?摇了摇头,艾华斯看向了队伍中那个说话腔调跟唱歌一样的吟游诗人——也是跑路的阿瓦隆前王子·阿尔伯特——他正在伊莎贝尔面前不停的抱歉。在此之前,谁都不知道队伍里那个人气颇高的搞笑角色,特别是在伊莎贝尔面前说话拿腔拿调,显得十分夸张滑稽的吟游诗人,会是一位阿瓦隆破灭前就因为王室诅咒跑路的前王位继承者。如果不是因为实力太菜,导致原本想救陷入危险中的伊莎贝尔的他,却给众人带来了更大的麻烦,可能大家还是被蒙在鼓里不知真相。不过现在,心怀愧疚的他总算想(被)要(迫)承担起一些责任,在阿瓦隆复国的道路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由于之前帮教国解决了一些麻烦,带着教皇和圣女的友谊和帮助,趁着星锑分裂,一行人已经领着队伍准备踏上故国的土地了,在这临行的前夜,艾华斯听着篝火边众人的欢声笑语,仰头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双眼不自觉的放空,「不过天下之大,又何处不是家呢?」
显示更多目前海星本身有些弱点在于本土,海楼石和海水对于能力者的削弱。导致在海星本土范围内,本土的果实能力不如外来能力便利。如果要向上进阶,建议可以深挖一下。第一方面海楼石和海水的能力的扩展,就好像吸收了其他世界出现了相应的恶魔果实,世界升级吸收魔法世界,这方面也被带动升级得到魔法系概念。海水,海楼石得到禁魔能力。第二方面恶魔果实的独一无二性的深挖,不同于其他世界的类似能力,因同样的果实只有一颗,这个角度看果实的概念更类似于法则,而且根据能力者的不同开发能力也有区别的设计,能力者一般只是开发出自己能力中自己相性的那一部分而不是果实的全部。可以提升同类能力中果实能力的位阶,以不至于出现狗都不吃的烧烧果实这种现象。甚至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随着世界的升级,规则的提升,反哺的能力者的能力位阶,以提升海星的战斗潜力还有关于海星人的体质提升最高也和本土世界规则挂钩,环境导致(食物,养分等)目前的药剂最好以海星本土物质为不可取代材料。要是其他世界随便研究研究,批量生产,变成其他世界人只和海星人差一针只用科技就能解决的药剂就太廉价了。打个比方,假设美国队长和海星普通人通过药剂身体素质相当,但是两者潜力(都不再使用外物)肯定是海星人更高。目前药剂不是简单的肌肉强化的超级士兵药剂,而是人造海星人提升潜力,总要留出点区别和限制来提升本土优势
显示更多我真的很感谢作者的这本书,在此前的人生中,我从来不曾了解过古典音乐,也从未曾切身体会音乐打动人心的力量。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哪怕在我面前播放一首古典乐,我也听不懂它在传达什么,更不要提什么心灵的触动了。但是通过这部小说中对于那些交响乐、协奏曲的演出现场的描写,对每个乐章内容的分析,对作曲家创作过程的始末与作曲理论的介绍,我感觉我好像有那么一点儿能体会到古典音乐的美了。同时也不由得感慨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自己过去的人生是怎么过来的。我此前的人生中,音乐对我来说就是路人,它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别人说我是木耳朵,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但现在真的觉得有点遗憾。但好在,一个像我这样的不被音乐青睐的人,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逐步体会到音乐的美。我幸运地遇到了这本书,它救赎了我,单单这一点,就足以让我感激万分了。我还想再说一下,大概是看到以平民子女组建少年乐团的那部分,作者借人物的口说出“音乐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欣赏音乐的权利”的时候,我真的又激动又惶惑。激动是因为哪怕是我这样的人,上天也许了我欣赏音乐的权利;惶惑是因为我真的有资格欣赏音乐吗?就是这样一种矛盾而复杂的心情。最后想说一些鼓励作者的话。虽然已经有很多人以各种方式给与了作者大大支持,也不差我这一个就是了哈哈。我想说的是或许作者觉得自己这本书成绩一般,但它救赎了像我这样的一类人,给了我们这类人音乐启蒙,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是功德无量了。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