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大亨,从当文豪开始
读者评论 共128条
最近写到李礼成、李泰他们的婚事,突然想写一下当下门第婚的新趋势。———————————————北魏末年至北齐、北周,是北朝门第婚姻的衰微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皇室与士族通婚减少北齐、北周所选后妃17人,出身名门望族者有11人,出身寒门和以罪没入者5人。在诸帝妃嫔中,见诸记载的还有一些微贱之人,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6人。这样,出身寒门的皇后和妃嫔加起来,在北齐、北周诸帝的配偶中已占50%之多。崔、卢、李、郑等高门同北魏皇室通婚多达12例,但和北齐婚配则骤减,仅清河崔1例、博陵崔1例、陇西李1例。由此可见,门第较高的士族逐渐被皇室抛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门第婚姻趋向衰微。(2)寒门权贵、六镇军门与士族大量联姻出身寒门的权贵在北魏时虽然官居高位,权势很大,但难以与士族高门结亲。时至东魏、北齐,出身寒门的权臣、恩幸与高门联姻已成为一个并非少见的社会现象。最初,这种婚姻是以赐婚形式缔结的。如“世寒贱”的孙搴为相府主簿,专典文笔,深受权臣高欢的赏识,为酬答其勋劳,特”赐妻韦氏,既士人子女,又兼色貌,时人荣之"。又如陈元康为相府功曹参军,“内参机密”,高欢让孝静帝把因夫家坐事没官的名门大族范阳卢道虔女赐元康为妻,“元康地寒,时以为殊赏”。后崔得罪,又嫁女于陈元康之子求脱罪。之后,这种婚姻渐变为因某种政治目的而联姻。如长乐刘荣娶范阳卢叔和之女。长乐刘氏不见史籍所载,难于确定其是否系士族,纵使是士族,门第也应较低。刘荣能与卢氏联姻的原因为其父刘岩曾任过范阳太守。再如先人为西域商胡的权贵和士开掌权时,其弟和士休娶卢氏女。类似和、卢联姻的事例还很多。如杜弼为长吏时,“受人请嘱,大为婚嫁”;冯子琮典选时,“又专营婚媾,历选上门,例以官爵许之,旬日便验。顿丘李克、范阳卢思道、陇西李胤伯、李子希、荥阳郑庭坚并其女婿,皆至超迁”。这些状况,一般都是以权势为基础,所以在吏部而营婚嫁,“时论以为地势然也"。这与北魏权贵赵邕求娶卢氏孤女而不得的情况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而西魏这面,一样有很多六镇权贵之间胡汉通婚,比如清河崔氏,独孤信娶妻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崔宣猷长子崔仲方娶李弼孙女,崔訦嫁女给尉迟迥儿子,孙女嫁给杨坚儿子。李礼成娶窦氏,后娶杨坚妹妹。这些在北魏都不敢想。(3)财婚冲击门第婚姻北魏末,北周、北齐之际,财婚成为时代的特色,并对门第婚姻形成冲击。一些低门士族或出身寒门庶族的富豪,为了攀上高门大族,不惜花费巨资相求,而一些名门大族亦贪图财物,让子女与其成婚,形成了只看聘财不看门第的社会风尚。如《北齐书袁聿修传》载:“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货库钱四十万,聘太原王乂女为妻。而王氏已先纳陆孔文礼聘为定”,这是只认聘礼而不认人的典型例子。又如封述为儿子娶李士元之女,“大输财聘”,但临近举行婚礼,离李家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封述赶紧拿来供奉的神像,当着李士元的面打碎,发誓以后一定补足。(李士元就是主角亲堂兄,三大爷李晧长子)。封述为另一儿子娶卢庄之女,送去很多财礼,卢家却摆出高门大姓的架子,故意刁难:“送骡乃嫌脚跛,评田则云咸薄,铜器又嫌古废",弄得封述只好去打官司。财婚愈演愈烈,严重冲击了门第婚姻。颜之推入隋后还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批评说:“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从颜氏所言,结合上面所举事例可见,财婚并非个别现象,也不仅发生于士族高门之间。清人赵翼在《甘二史札记》卷十五中总结说:“魏、齐之时,婚嫁多以财币相尚,盖其始高门与卑族为婚,利其所有财贿纷遣,其后遂成风俗,凡婚嫁无不以财币为事,争多竞少,恬不为怪也。”————————————所以,北魏末至北齐、北周时期,门第婚姻衰微,有以下原因:其一,在北魏末期各族人民起义及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中,士族遭到沉重打击。加之北周北齐统治者对汉人士族的政策与北魏有较大差异。汉人士族在北周、北齐政权中的政治地位较之北魏时期下降,在婚姻上则表现为与皇室通婚减少。再者,两面政权是以鲜卑为主的六镇军人所构成,他们同汉人在文化心态方面障碍大,这当是士族与皇室通婚减少的又一方面原因。其二,寒门权贵与士族大量联姻,究其原因,乃是寒门权贵与士族政治地位及权势升降的结果。东魏、北齐时期士族己不能垄断政治上的权势,而出身寒门的权贵的权势却迅猛上升。一部分衰微的士族高门为了求得政治上的地位,不得不依附于有权势的寒门权贵。出身寒微的权贵,凭借其政治上的权势进入到高门的婚姻圈内。他们主观上想把与高门士族联姻作为打破士庶之别、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在客观上却冲击了门第婚姻。其三,婚姻论财,从而冲击了门第婚姻。士庶经济力量发生了变化。士族高门的经济势力随着寒门庶族经济势力的发展而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下降。士族为了维持自己的经济势力不得不卖婚取财,而地位低下的寒门庶族则输财买婚以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而以财婚冲击了门第婚姻。再加上鲜卑婚俗奢靡,使婚姻更注重论财,而把门第放到了次等地位。鲜卑婚礼颇讲究排场,婚礼奢侈浪费惊人。皇帝不得不多次下诏禁止婚姻奢侈。如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下诏:“以婚姻奢靡,丧葬过度,诏有司更力科限。”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1年)下诏:“项者风俗流容,浮竞日滋,家有吉凶,务求胜异。婚姻丧葬之费,车服饮食之华,动竭岁资,以营日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公元573年)下诏:“而顷者婚嫁竞为奢靡,牢羞之费,罄竭资财,甚乖典训之理。"婚礼奢靡之风始终禁而不止。奢靡的婚俗必然使婚姻更注重论财,而把门第放到了次等地位。
显示更多很可惜這本書的構思和想法非常好和新,老派領主小說加奇幻風格本身非常吸引我,但穿越來的人這麼多和亂,你好我好的生活日常和書名完全不符合,劇情都非常混亂。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