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遮天,系统在完美
读者评论 共173条
谁都看出来老三变活跃了,就老三自己觉得没人发现,后面老三该怎么写呢?还有老十四,年龄这么小谁都看出他的小心思,就自己心里没点b数(附老三帅照一张)哈哈哈
显示更多得了族老的话,赵师爷也不拖延,急急将人送走,便从那四百两银子中,取出三百两银子包好,装在食盒中,拎着食盒、打着伞,从后门进了知县的书房。那知县,却是早就在书房中等待了。原来诛十族的名单,乃是按照参加过县试者去推算的。考生报名应试时,需要填写姓名、籍贯、生日、相貌特征,还有曾祖父母、祖父母至父母的三代情况,也有填写师承者。所以象是姜星火,当年报名过县试,自然是上了名册。至于那些还没应试过的学生,通常未及弱冠,虽然可能是方孝孺的门生的门生所授业,但是否要被株连,却没有个具体指示。那时朱棣是盛怒时下令,威胁要株连方孝孺的第十族。据说是要拉到方孝孺面前,一个一个杀给他看,直到他屈服为止。底下人办事,自然是宁可错杀不肯错放,稍微有点牵连的,全数都抓了起来。结果这么一抓,各家族都炸了锅。诛九族只是祸及成年男子,怎么这一次连未成年的也抓?肯定是误抓吧?刚才就有人透过关系,给知县塞了好几锭金元宝,求放过那些误抓的。县令收了钱,故作为难,几番推托之后,还是答允了。赵师爷不知道还有其他人来过,一五一十地把族老的请托说了,又说道:「东翁,其实这些不在名册上的孩童,大可以先放一放。按例,未及弱冠之年者,应当是被流放而不用被杀。」知县收下食盒,看了一眼里头的银子,叹息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寻思之前也是怕错放了,是以多抓点人。我岂不知道这些孩童是无辜的,就是怕圣上怪罪下来。如今只得先行将名册上的人先押赴京城,其余未及弱冠者暂缓,待我修书一封,烦请老师代为询问蹇大人,探问究竟圣意如何?」「也麻烦赵师爷带上这二百两银子,以及我这封书信,走上一回。」知县找来一只书匣,将二百两银子封入其中,交予赵师爷说道。赵师爷也知道事情紧急,披了油衣、冒着雨,骑上快马,便往京城送信去了。数日之后,这封书信的内容还有一百两银子,透过县太爷的老师,来到蹇义面前,看得他眼皮直跳。方孝孺的门生的门生到底要怎么算,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姜星火的家族子弟,也被牵连到了!幸亏得有这么一封信给他提了个醒,姜星火是在秦淮河上被抓的,率先被押往诏狱。他家里宗族还有一批和他一样,同样是方孝孺门生的门生,还在乡里正被抓捕,等着押赴京师处决。蹇义可是知道朱棣在诏狱偷听姜星火上课的,甚至也知道皇上是想重用这个姜星火的。如今还没把人请出来当国师,就先把他家族的人给杀了,这岂不是一大纰漏吗?蹇义连忙将此事告诉了朱棣。朱棣当然是大手一挥,就全数免除了姜家子弟们的死罪。族老看到姜家子弟全数平安归来,不明所以,还以为是那四百两银子的功劳。他望向窗外雨过天晴,心情大好,至于那个变卖家产,去秦淮河上浪荡的姜星火,让家族蒙羞,不提也罢!ps.考科举要报姓名、籍贯、三代,但不用写师承,纯粹是剧情需要加的。
显示更多有立场,就有是非;有道——关于立场的立场,即超脱立场,便无是非。站在道的立场来看,就是说不持立场地审视每个人的立场,这样审视来看,如果每个人的行为符合他所站的立场、所持的信念,那么他所做就是正义之举。差不多就是上帝视角的意思。但是上帝也有自己的立场,还是道蕴含广大、无所不包。大道无情又是什么意思呢。从情感信念出发来评判,人与人信念不一样、各人有各人的正义,你觉得对,我觉得不对。而唯有站在道的视角、超脱情感信念,能够看清这一点。每一个人,不要抛弃自己的立场,而要坚定立场,坚持心中的正义,即使大梦一场,但求不枉。心中无固定正义的人,行为没有准则,只是为所欲为,被各种杂念所驱使支配着,难免畸形,比起一根筋的人,却也充满更多可能。偶尔站在道的立场,帮助我们看清是非。心中的坚持则让我们义无反顾。人生在世,必然背负这两种立场带来的矛盾,不管你我是否意识到这个矛盾,这个矛盾客观存在,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执笔者,写春秋,投身其中,扮演每一个角色,化身成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个小世界,比不上道的包容万物,但也能够超脱个人立场,因而能够塑造出一个小世界,容许众多同道徜徉其中。一本书的出世代表一个灾难,兴许是吧:一本书意味着一个小世界,这是无疑的。你我是否进入其中,又怎样进入其中?一切只看缘法,顺其自然。《道君》神龙摆尾,新书潜龙在渊,新的一年,祝跃大一切圆满,各位同道中人,诸事顺遂,拜年了!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