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真是幻觉?
读者评论 共48条
南非的体量决定了最多又一个英法德这样的国家,想成为中美这样的超级大国是不可能的!要有核武器,才能制霸南部非洲,还要有稳定的内部,民族多样化肯定是不行的!多样化就是混乱,小国混乱肯定是要完蛋的!
显示更多天下各地藩镇包括长安都会非常关注目前天下第一强蕃朔方镇跟天下第二强藩宣武镇(李克用可能不会这么认为)对河阳和洛阳的争夺战。尤其是河阳战场上现在已经出现转折,其他藩镇会如何看待呢?1、李克用:首先是河东李克用,作为天下老三(他本人不这样看),李克用现在的重心一直在河朔三镇身上,按照他的战略规划,只要能压服幽州、成德和魏博(义武是他盟友,义昌是小朋友),他的势力就能比肩甚至超过朱全忠和义弟,所以他目前没有和主角翻脸的直接利益。唯一的不满就是之前主角夺走他的附庸藩镇河中、大同镇现在朔州还没有归还给他、主角出河阳可能会威胁到泽潞,但这都不是他现在撕破脸皮的利益关键所在,朱全忠和邵树德互相厮杀他还是喜闻乐见的。下一步,李克用的重心还是会放在攻略成德、幽州和魏博上。尤其是魏博这次杀了他的人马伤了他的面子,还敢主动攻打他的刑州、磁州,按照历史上李克用的做法,不去报复回来他就不是李克用了,如果这次幽州平乱顺利或者陷入僵局,他接下来要打的很可能就是魏博。2、杨行密:这个人是最不好猜的,因为他的进攻方向有三面,向北(攻朱全忠)、向南(攻钱镠)和向西(攻杜洪)。历史上他的做法是先打钱镠,毕竟江南最富,后灭杜洪,整体是防御朱全忠,毕竟历史上全忠太强了。但是朱全忠和杨行密也有一个解不开的结,那就是泗州现在在杨行密手里,守江必守淮,泗州和楚州是朱、杨利益冲突所在。他在淮南“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所以至少最近几年是不会介入到主角和朱全忠的战局来的。3、罗弘信:作为一名合格的魏博节度使。罗弘信治下的魏博夹在彼此强烈敌对的两大藩镇朱全忠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间。罗弘信起初想在两者之间独善其身。但很遗憾,朱全忠五败罗弘信,魏博被迫求和,从此降服于朱全忠。现在又是攻打李克用过境的军队,又是主动挑衅进攻李克用的昭义,后面他和李克用的仇恨是很难化解开了的。但是对于主角来说,这是一件好事,首先魏博面临李克用的威胁,现在又和主角之间接壤(河阳),如果他敢倒向朱全忠,和主角作对,就要面临被两面夹击的风险,相信罗弘信自己也会好好掂量。4、王镕:作为一名能屈能伸的成德节度使,面对强者屈服是王镕的本能。他目前的第一选择依然还是联燕抗晋,但如果失去了幽州的援助,而且李克用能够顺利控制幽州,不用说,成德就是李克用最忠实的附庸小弟。至少目前来看,寻找对抗李克用的盟友,无论是朱全忠、魏博还是主角,都是成德的当务之急。5、朱瑄朱瑾:不用说了,三猪相争,必有一死。除非朱全忠明天就要被主角败亡,除非朱全忠放弃攻灭天平、泰宁这两颗软柿子(朱全忠看来),他们和朱全忠没有什么好说的,干就完了!6、王师范:这个人不知道是太阴了还是愚忠。一直明面上乞与朱全忠结盟,双方修好。历史上李茂贞通过宦官韩全诲矫诏加罪于朱全忠,令四方藩镇出师讨之。诏书到了青州,素来以忠义自许的王师范大哭,秘密与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结盟,分遣诸将袭击朱全忠的后方,但大多失败,只有牙将刘鄩以巧计袭破兖州。
显示更多by橘玄雅清太宗皇太极的“崇德五宫”之中有一位宸妃,名叫海兰珠,可能是清代入关前最有名的宠妃了。关于她的情况,我们在《清代后妃杂识》中有较为详细的讲述。但是,网络上还是流传有一些谣言。本文对《清代后妃杂识》中引用的一件新档案进行讲解,并对个别问题予以驳正。跟之前的文章一样,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把档案的内容都翻译成现代汉语。海兰珠是在天聪八年十月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封妃。当时清宫制度还在草创期,“宸妃”这个称呼虽然存在,却不太常用,宫里更习惯称呼她为“东大福晋”。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海兰珠病故,享年三十三岁,皇太极追谥她为“敏惠恭和元妃”。由于海兰珠是“崇德五宫”里第一位去世的,也是满洲朝廷正式建号称帝后第一位去世的“妃”,她的丧仪缺乏先例可循,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清廷没有很快将她下葬,而是先暂安在盛京城地载门(今天沈阳小北门)外,崇德八年才火化并下葬。之后的情况,《实录》等官书就缺乏记载了。近年,我们发现了一件康熙十年的叩阍档案。所谓“叩阍”,就是民间说的“告御状”。当年,一位名叫罗济的妇女叩阍,根据她的说法,她的丈夫是当年海兰珠嫁到清廷时带来的随从(仆从)。罗济的叩阍文内容如下: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我丈夫负责管理骆驼,我则负责给皇帝做凉帽,这样一共效力了十一年。东大福晋升天之后,以前跟着她嫁来的奴仆,都被派去看守福晋的墓园,我们也是一样。我丈夫原本在墓园的卫队里上班,我则是遇到墓园办各种祭祀的时候,负责像铺褥子、捧酒壶这样等工作。这样,我们夫妻又效力了二十四年。后来,福晋被迁葬到昭陵,我们夫妻也跟着过来,我丈夫在昭陵的福晋墓园里做洒扫工作,现在已经去世了。眼下,我的儿子温都苏,每个月的饷银只有一两。我又是寡妇,再也没有别的收入了。我儿子每个月的这一两银子,他自己还不够用呢。我听说,在京城里,也有像我这样曾经在各位福晋身边服侍的妇人,他们虽然是寡妇,却还能在宫里伺候,拿一份钱粮呢。而且,在昭陵这里,也有托米纳的妻子,以前为主子效力过,因为她向皇上递交了呈文,皇上就给了她一份钱粮。我就是以前效力过的人,可以给我一份钱粮吗?得知此事后,康熙帝让大臣们来负责处理。大臣们询问罗济的具体需求,罗济说:我的儿子温都苏,现在是昭陵的苏拉,月饷是一两银子。我请求把他调进饭房或茶房做柏唐阿(柏唐阿的月饷是二两)。可以吗?大臣们认为罗济的这个要求还不算过分,因此转奏给康熙帝。康熙帝了解此事后,下达旨意说:目前昭陵饭房和茶房的柏唐阿是满员的状态,所以现在是不行的。一旦昭陵饭房和茶房的柏唐阿出现空缺,就让这个叫温都苏的补上吧。通过罗济的叩阍文件,结合康熙二年对昭陵的改造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海兰珠是在康熙二年前后迁葬到昭陵妃园寝(需要注意的是,罗济叩阍文中算的年数存在一定误差)。也可以发现,虽然都是侍奉“崇德五宫”的妇女,但由于海兰珠去世最早,她的奴仆因此最早脱离宫廷。而侍奉孝庄文皇后(下文简称为“孝庄”)、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的妇女,如玛喇希、塞克,以及大家比较熟知的苏麻喇(苏麻喇姑),则仍在康熙朝宫廷中拥有较高的地位。这样一件给自己儿子求差事的叩阍档案,仿佛跟宫廷生活并无太大关系,但却能反映出一些重要的情况。这也是清初档案的特征之一。另外,网络上流行一种说法,认为皇太极宠爱海兰珠,因此孝庄对她颇为忌恨,故意停掉了她的祭祀。实际上,虽然我们不能确知孝庄对海兰珠的感情具体如何,但目前已经发现一些档案,记述了孝庄与康熙帝的交谈,里面多次提到海兰珠,并未有明显的敌意或者贬损。对海兰珠的祭祀,分为日常(月祭、季祭、生辰忌辰祭、节令祭)的“常祭”和专门(一般是皇帝东巡或遣人祭陵时)的“专祭”。在康熙朝时,无论是“常祭”还是“专祭”,均是依照旧例执行。网络上说清廷停止对海兰珠的祭祀,指的是“专祭”,而且发生在嘉庆十年,其原因则是内务府的“懒政”。在清代,皇帝要求某衙门查询一件过去发生的事情,衙门经常消极怠工,并不全力去查。理由有二:一是因为衙门知道皇帝只是随意询问,无论查到还是查不到,关系都不大。二是因为当时档案虽然保存较好,却没有现代的编目、整理体系,经常像小山似的堆放在那里,查起来难度极高。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这些衙门大多会以“无可稽考”“档案遗失”等理由搪塞过去,反正皇帝不可能亲自下来翻这些山一样的档案(这时我就想起来某电视剧的场景——见下图)。如果特别重要,皇帝一定要搞清楚,那么就需要皇帝专门派大员下来组织查询,需要不少经费和人力。这种“懒政”的手法,在清代衙门中特别常见。总之,关于海兰珠的祭祀,专祭从清初就有,在嘉庆十年停止,常祭也是从清初就有,是否也在嘉庆十年停止则不明。嘉庆十年停止的时候,礼部为了给自己的懒政找借口,简称“乾隆朝因循康熙朝旧例即是如此”。实际上,我们现在随便在资料库里搜索一下康熙、乾隆年间对海兰珠的专祭,都能找到不少记录。只能说时代的差异,带来了信息的不对等,也造成了很多问题。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