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令

作者: 夜惠美
👥 357 读者
⏱️ 已完结
科幻末日
同样的朝代,一样的姓名,不一样的至亲,她扶额长叹幸福的醉了。 专精型武将爹:保护女儿靠拳头。 女主无奈劝说:爹,后宅不能简单。 高大上善谋娘:誓要把天下最好的一切都留给女儿。 女主无言以对:娘,您给我的不是我想要的。 某王爷:嫁我,嫁我,会卖萌,腹黑,忠犬,冷傲各种款应有尽有的那种。 女主:不要!前生最终赢你半步,今生我得多想不开再同你斗智。 神曰:赐予你娇宠令――重生后你将被各种满满的爱包围。 总结:娇宠令在手,天下谁于争锋!

读者评论 共84条

白猿老祖
2023年05月23日

下一章【你到底是谁】袁铭被血色霞光包裹吞噬,肉体和神魂皆化为碎片,朦胧间,仿佛看到一片洁白的光影,不错,这魂牵梦萦的人便是夕影。“为什么?”袁铭拼命凝聚仅存的少许残魂,望向那身影问道。“不为什么,你是修士....”夕影望向天空的血色圆月,略有所思道:“但凡此界修士,皆为我家魂奴。”“你到底是谁!”没有回答袁铭的提问,夕影的思绪回到了万年前。万年之前,北漠深处,黄沙蔽日,电闪雷鸣!此时此刻,长春观观主左重辉,统率的数万修士战阵,面朝对面空中的寥寥数人,竟然一动不动,任凭狂风混杂着沙土拂面而来,画面处处透漏出一丝诡异。若有异界大能在此,定然会发现空中有一人,竟然是巫月教合道境尊者,“神巫”夕乾坤,此人乃是诸天万界有数的魂修高手,性情狠辣残酷之极,曾因某界QQ群催更发擦边图,便降临血洗该界面,将万亿凡人修士尽数屠戮。夕乾坤此刻面无表情,朝向旁边的女子道,轻道:“如此荒凉星域,失落界面,区区蝼蚁,竟敢反抗巫月教,这次,便将他们皆数化为魂奴,万年后再行吞噬,就当是送给影儿你的生日礼物罢了...”思绪回归,夕影感受着袁铭逐渐消散的神魂,以及此界修士凡人崩解后的巨大饱满魂力,满意地笑着道:“所谓仙者,皆是魂奴。”本书完。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古代何来
2023年07月14日

月票给你了,更新快点跟上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酸辣燕麦粥
2023年02月17日

之前书评区有个书友说想在书里加个角色。但是他只给我一个名字:赵斌。我想了想,刚好是这个,下下个剧情,有个角色可以给他。然后另外一名书友在他帖子里说可以开个角色楼。我就想着:欸?这也不错嘛!也算是和大家互动了嘛!所以,角色楼来啦!..................说一下这个的安排吧。大家可以把想要客串的人物发在这个楼中。最好是详细点,比如说:名字,性格,大概岁数,外貌特征,喜好厌恶,经历等,如果能有个,人物生平小传那就更好不过啦!越详细,越提前出场哈!我会根据世界剧情的走向,在不影响世界剧情的同时。会择机将适合的人物放入书中进行出场。然后呢,因为一切还是要以世界剧情为主导。所以实际安排中,可能会有些稍许改动,请大家一定注意这点,也请多包涵这点。另外呢,除了人物外。亡灵,比如说亡灵的进阶选项名称啦,技能啦,装备啦。比如说大家吐槽的幽灵指挥官们,老大到老十。你们也可以起个名字。就比如说,我之前看评论,有说悲风。我觉着这个名字就不错,挺适合黑武士老大的哈哈哈哈。然后明天大家就能看到了。比如说喜欢的装备,有意思的道具,技能,详细信息等等等。只要是喜欢的都可以发出来,大家一起互动一下。我每天都会看一下这个置顶帖子。然后根据世界剧情走向,所提供的人物等信息详细程度,以及书友粉丝值,点赞数等因素进行综合选择,然后安排进书中出场。好啦,就这些啦,若是大家有更好的意见,那以后我们再补上!期待大家的各种评论。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殊途同归于禁
2024年10月06日

唐大运河整体继承隋大运河,细节上略有调整,例如原本扬州段南口唐初淤塞,开元时才重新疏浚,此间漕船要溯江进入扬州西南的一条旧河道(官运河),再转入扬州,这个切入口就是后来的真州。扬州南段疏浚后,真州入口仍旧保留并用。另外,隋大运河的汴河段东南端与扬州运河(邗沟)北端几乎对线,唐代大运河则错开不少,更多利用淮河来周转(汴河东南行交于淮河,邗沟北接淮河)。唐大运河主要体系就是五大运段。永济渠运段,流向由南至北,属海河流域;通济渠运段(汴河),流向西北至东南,属淮河流域;淮河运段,自然河流,流向自自至东;扬州运段(邗沟),流向由南至北,属淮河流域;江南运河,流向东南至西北,属长江流域。一艘唐江南漕船,在裴耀卿改革前,二月大船,循江(或江南运河),通过真州或瓜洲进入扬州运段(邗沟),等到四月,从扬州顺流进入淮河,再溯流而上,转入通济渠(汴河),约在六七月抵达汴口(汴河与黄河交汇处)。因七八月黄河汹涌,要等到九月再尝试溯黄河而上,存入洛阳官仓多在十月。洛阳有300里官道通长安,通过陆运将洛阳漕粮转入陕州,重新装船后再运往长安。裴耀卿改革后,一是江南漕船至汴口即返,另有熟悉黄河水文的北地船员负责后续,二是三门峡处修便道18里进行水陆转运,再运往长安。因为三门峡水势惊险,不适合大规模航运。有官员尝试过沿河拉纤,以便全程水运,代价就是纤夫死亡。唐大运河的主要经验,在于如何将粮食更多更快更好的运进长安。宋大运河的主要经验,在于如何将粮食更多更快更好的运到开封。因此,宋朝执行了运河网,除大运河外,还有沟通京东十七州的广济河(开封城内称五丈河),流向由西至东;沟通河南荆北六州的惠民河(开封城内称蔡河),流向南北南(马蹄形);沟通泾渭汾流域州郡的黄河,流向由西至东(宋仁宗中后期,考虑到西夏威胁,罢停黄河漕运)。宋代汴河的漕运常量(约占运河网漕运量的八成)为600万宋石(沈括说620万,是把备损耗缺失的20万加上了),约为唐代漕运量峰值的150%(韦坚岁运400万唐石为唐漕运峰值)。这和宋代的漕运改革有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改堰为闸。因为运河水流向,总是向着自然河流,如果放任不管,运河水位就会持续下降,导致船只航行不便,运量下降。隋唐时代的对策就是修堰隔断运河水与自然河流的沟通,这样运河水的下降就很缓慢(取水、蒸发等),可以通过人工补水(水车或人工湖、塘等)来保证运河水位稳定,从而保证运河通行和运输能力。堰,简单说就是在水下修墙,将水流分为两道(例如都江堰)或者将两段水流分开(大部分运河堰),墙头略高于水面,以便在水位暴涨时,可以流向另一侧,进行动态平衡。水位超过堰太多,堰就无能为力了。这也是堰与坝的重要区别,它主要是蓄水和理水,防洪不是它的主要功能。这导致漕船面临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在没有穿墙术和飞行技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堰?答案是拖过去。物理上可以这样表达:牵引力摩擦力。通过人畜拖拽,将漕船拖过堰,进入下一段运河航道。这样做的结果是:1.人力成本降不下来。2.船不能造太大,大型船只在运河运输效率反而更低。3.换船是刚需。4.会浪费不少通航天数。大运河并不总是在通航。宋朝继承五代经验,逐步尝试将堰改为闸,以便在有限的通航天数内(导洛通汴前,年约二百余日通航),尽可能多的增加漕运量。如果说堰是水下一堵墙,闸就是在墙上开了一道门。开闸,船可过,闭闸,水可存。因为改堰为闸,所以不再需要拖运船只,省下的人力可以去转运物资,比如从一条大江船往一条小漕船上转移漕粮。还可以去开闸(转动绞盘开闭)。凡事有利有弊,改堰为闸后,船只通行爽了,运河水位就不爽了,因为一旦开闸,运河水就会涌向下一航段,直至汇入自然河流,奔流入海。改堰为闸后,要如何保证运河水位?分开源、节流两方面。开源方面,就是修建斗门,比如真州临江处设立八斗门,江上潮来,就全部打开,让江水灌进运河。还有设立湖泊、水塘,例如江南运河的练湖,邗沟东西两侧的大量湖泊(北宋时还是数量多,单个规模小,南宋时已经形成大湖)。这些大型“水利”,可以短时间大量补充水量,让运河水位得以维持。节流方面,就是两条开闸规则,一是三日一开,二是百船一开。满足任何一条,都可以开闸放行船只(不限于漕船)。宋代改革之后,汴河中能航行的船只也多在二三百石载重(约合11.8-17.7吨)。这是水深所限,其河道最深五尺,即便是平底沙船,载重量上限也高不起来,和大型江船、海船不可并论。因此,提高漕运总量,只能一靠船量,二靠频次。宋代300料船以30艘为一纲,400料船以25艘为一纲,总有漕船200纲,也就是5000-6000艘漕船,每年至少三趟,多不过四趟。也就是每年约15000-24000船次。这种运输量有个隐藏的前提,那就是真能征收这么多物资。这并不容易。宋代元丰某年在册田亩约2.4亿亩(比前一次统计几乎少了一半),当年收粮约0.24亿宋石,约合2.4亿斗(实际收多少不知道,这是入官册交公的量)。约等于平均一亩地,入官一斗粮。据我所知,唐代开元天宝之时,也就是0.26亿唐石(租庸调制)。考虑到宋石比唐石大9%左右,虽然二者疆域不同,但粮食征收量却趋同。永济渠运段在宋朝并不起眼,主要是军事局面造成,它更重要的是军事运输(就像隋代)而不是单纯的漕运,因此未纳入宋代运河网考虑。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约顿城的五百
2022年06月10日

看了之后,简单讲讲想法吧。写的是真好,人物刻画和剧情安排不尴尬也不无脑,还是赐我神之名那种水到渠成的味道。但是一直感觉和顶尖的还有差距,就在想应该是哪方面——然后今天看了新章节之后大概感觉到了。就是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场面描写,或者说偏炫技性质的环境描写。剧情是满满的干货,但是画面感总会稍有欠缺。个人建议的是可以适当加点修饰词或者说环境描写之类的,看起来更容易代入一些。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显示更多
👍
💬 5条回复

发表你的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