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局就杀了曹操
读者评论 共109条
【活动周期】03月02日03月30日【参与方式】回复本帖参与【活动奖励】粉丝称号:30点币:0【活动说明】活动时间内,为大周不良人投出五张月票,并且将月票记录截图到本帖子底下,可获得一个粉丝称号,参与者粉丝值最低要求为学徒,共有三十个名额,名额有限先到者得。谢谢大家支持,最终解释权归《大周不良人》管理组活动结束之后将由组织者手动公布及发放奖励
显示更多向兰萱真可谓是《幽兰山阙》这一卷名副其实的MVP…….第一幕:这盗墓三人组马上要被殷国军方画像悬赏捉拿了?这事情得压下来了,不然他们怎么勾搭上内奸百里心和她的宗门龙光宗?怎么拿到背书冒名进入朝阳大会?第二幕:这三傻想去灵谷一探?还没想出好的办法?赶紧的,柯燃给他们安排上顺利进灵谷溜达了一圈,仙府的秘密和昆灵山地图顺走不谢。第三幕:这探花郎打杀了流星殿的两只灵兽?还勾结了一个昆灵山杂役弟子?这可不能让昆灵山高层知道,掩盖起来!第四幕:什么?他们不准备参加朝阳大会了?这怎么能行!!赶紧把这消息透露给龙行云!拦住他,务必要拦住他!第五幕:什么?探花郎第三轮不准备轮空了?怎么能让他提前暴露实力呢?赶紧的,抽签规则改起来,务必确保探花郎第三轮继续轮空~PS:如果这都不算爱~
显示更多为什么总有人在谈明朝历史时反复强调所谓的“文官集团”、“文官群体”,而不用“地主阶级”或者其他更为精确的称呼呢?这在我看来本质上是明朝历史爱好者群体中极为严重的“圣君倾向”。简而言之,就是明代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文臣架空皇帝”,使得英明神武的皇帝死于非命,从而事实上地造成了明朝中后期迅速衰弱。这种言论登峰造极的体现,就是“土木堡文官阴谋论”、“正德、天启死于文官谋杀”这种言论。近些年来这种言论愈演愈烈,先后又形成了“建文伙同文官谋害洪武”、“永乐死于文官谋害”、“仁宗死于文官谋害”、“宣宗死于文官谋害”、“弘治死于文官谋害”、“嘉靖死于文官谋害”、“隆庆死于文官谋害”等等一系列言论。这种思潮发展到宋史圈子,更是出现有人公然给宋徽宗翻案的离谱现象。当一个现象极端化,扩散化之后,其诸多问题就很明显地展现出来了。其实仔细看看就会明白,这不过是先形成“圣主明君”的认识,再一个一个皇帝地全部套进去。在具体论证逻辑上,他们对于史料大肆剪裁。采取了史料中有利于我结论的地方“就是文官改不了的”,史料中不利于我言论的地方就是“文官春秋笔法篡改的”。因此在这种逻辑下,任何辩论没有丝毫意义,他逻辑永远是闭环的,因此咱们没有和文官阴谋论争论的必要。但是跳出他们预设的框架,去分析这件事背后的逻辑是很有意思的。他们为什么要强调明代君主是好的,都是文臣坏呢?如果真的站在百姓的视角反对兼并,那么历朝历代中皇帝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也是土地兼并的重要推手,明代皇庄在正德年间就达到了三万七千五百顷,清代修院子圈地更为恐怖。如果说破坏朝廷制度,那么皇帝怠政也好,滥发盐引也罢对于国家危害同样是极大的。但是在他们的语境下,同样是兼并大户、民生破坏者的皇帝他们反而认为其和底层百姓利益一致,坏的都是文官问题呢?特别是同样腐败不堪的宦官、勋贵体系,却因为对于皇权依赖更为严重,就被大量洗白,认为他们才是国之柱石,这种圣主明君的历史认识模式又是基于什么呢?首先就是皇族身上“家国一体”的认识。我发现很多人事实上不能理解“皇帝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差别。想当然地认为皇权提升就是国家权力增加,非常典型的就是对“少府”、“皇庄”等机构的认识,觉得里边的东西多多益善,全然不在乎皇权兼并资源带来的恐怖效果。这种先天认为皇帝利益代表国家利益、万民利益的想法很具有传播性,使得很多人忽视了皇帝才是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地主阶级代言人地事实。从而使得很多人写书、看书、看历史下意识与皇帝共情。大量解读中仿佛独夫民贼蒙受了多少不白之冤,仿佛皇帝的生活不是建立在对于广大人民的剥削之上一样。其次,我认为贪官白手套理论功不可没,b站大火的清浊之辨不知道各位看过没有。其中为什么和珅能够得到大量人的支持?无非是因为很多主张认为和珅大肆敛财是为了皇帝嘛,而且这一理论认为贪官大多是能臣,清官则大多只会空谈。因此就出现了,能臣帮皇帝做事,废物清官阻碍皇帝做事这种认识,事实上进一步加重了文官集团VS皇帝的范式。至于你说乾隆朝和珅才是文官群体的代表……可能他们觉得只有纪晓岚(影视剧)才算文臣吧。严党、阉党这种怎么能是文臣呢?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