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校花遇到呆学霸
读者评论 共72条
1.主角形象不夠立體,以完美世界最成功的同人,雙重臥底為例子,主角我記得好像都是身穿白袍,跟他本身時空法的搭配很好,所以腦中很容易想像。我覺得這本書主角畢竟是天子,很多人看遮天、完美世界同人,就是要看逼格夠不夠高,夠不夠爽,主教目前的外在形象跟原著中的基本沒差別,如果描述改成什麼身穿龍紋黑金袍,一些比較視覺化的改動那人物外在形象就有立起來了,在著重描述一些氣場上的壓迫,逼格也立起來了。2.好的完美同人辰東風格的描述肯定是要佔夠高比例,ex大高手這種詞我覺得就挺不適合出現,用什麼絕代天驕、妖孽、雄霸什麼什麼的巨頭來描述比較適合。3.因為主角是土著非穿越者,如果照原著劇情走的話,對比主角是穿越者的小說,劣勢很大。畢竟都是土著了還大多都是原著劇情,那跟原著的差別在哪?所以我建議如果是原著事件就別拖太久,除非是大爽點情節像是九天十地與異域的天橋大戰,寫一些自創的劇情可放慢一些些,畢竟天子在原著中也不是太常出現。
显示更多加更规则:变成上架之后加更了!(晋级要控制字数)因为我的作者朋友们集体来打赏了,这样下去我还一年可能都还不完,所以加更的金额变为了10000点币加更一次;月票变成360张加更一章。大家喜欢就好,我们量力而行即可,喜欢我的作品,萌新已经很是感激了!也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看的作品!
显示更多网上一直有种说法:“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根据种种因素往前一直追溯:那宪宗王庄皇店与民争利加速土地兼并;英宗土木堡暴露明朝军事上的疲软,而夺门之变更是让朝政乌烟瘴气;仁宣开始逐步让宦官干涉朝政;朱棣五征漠北耗费国力、放弃河套舍身饲虎;朱元璋一开始就设计了较为落后而简陋的国家制度,让帝国中央对于国家财政常年失控,这样来看可以说是明始亡于洪武了,毕竟事务总是走向灭亡与新生的一个过程。这样的历史功过自有各家评说,我们就单论改变明末历史走向的节点来看,太子朱厚照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你只需要多耕耘播种,留下一个继承子嗣,轻轻煽动蝴蝶翅膀,就能表面上让明中后期的历史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但是这样的历史真的会是不同的结局吗?可能没了嘉靖、万历天启崇祯那一大家子的骚操作,明中后期会有一段难得的中兴之治,然而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封建王朝本身的局限性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土地兼并愈发严重,军事力量持续衰弱,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民间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催生了浙、齐、楚、宣、昆各党派开始活跃于朝廷,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团体而结党争利,再加上类似于东林党、阉党等的相互党争攻讦、愈发困难的财政压力在小冰河等各种天灾的摧残下不堪重负,这样难免走向一个封建王朝的崩塌循环之中。这些都是亟待主角解决的根本问题,那么先从这几章官员对学宫问题的看法上入手,官员反驳的一个要点就是不希望科举的选官制度发生太大改变。时代的生产力、行政管理效率落后的局限,让科举出现八股文形式严苛了取士门槛,可以想办法缓解;然后主要就是通过主角对每次开科取士的出题方向答题思路作出符合自己施政理念的潜移默化的调整,当作暂时的为官基础,中进士后再学习三年各个领域的体系知识,为官施政,水利农业,经济法律,医学兵书甚至是科学科技等,依据各自的擅长或理想再去对症下药。长远的布局教育,逐渐培养一个新的官政体系。再辅以针砭时弊的改革,去解决诸多问题。还有就是以后皇子的教育也应当是头等大事,嘉靖天启崇祯都没能接受到充分的皇子教育,这样就算改革后人亡政息,也不会夸张到要么一味平衡超脱事务,要么怠政罢朝,要么刚愎自用堂堂50大学士。当然最重要的肯定是要传承下去以人为本的理念啦,不过这就要看主角如何在那个资本主义萌芽的世界一步步改变大明,走出一段不同的中兴之路、启蒙之路了。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