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遗产后咸鱼被迫翻身了
读者评论 共103条
全订打卡。好久没有一个星期左右追完一部小说了,看的都舍不得睡觉。回归正题,故事开篇,对一开始出场的人物刻画的非常详细,尤其是每个人物的特点(或许说独有的性格)以物扬人,字字珠玑,“冰与月”“花与迷药”“剑”“玉笛”“红绳铃铛”等等,开篇就以两个令人抓狂的暗示与迷题引人入胜。若是细节可以再丰富点,详细点,如作者写红楼可参考一下红楼里人物一下细致入骨的神态描写和细节刻画,另外洛舟虽说是穿越过来的,但是其实对男主心里描写和一些情绪上的突出并没有多少,个人感觉洛舟太过于完美了,相比于月姐姐的无情,洛舟情感太过完美,以至于没多少情绪上的显露,就像只有写时间不够修为还没到预期的紧张,或见到爱人踌躇不前等都是这种描写,缺少了洛舟像是第一次在小月面前表现出悲观消极情绪这一类的描写,像故事最终变化是大月由无情向有情的变化,那作为主要影响者的洛舟其实可以无意间流露出一些不太正面的情绪和做的一些事情,从而牵动大月,毕竟无情的人最容易在无意间伤害到在意你的人。洛舟与每个女主之间的爱情小故事,写的非常有趣,真实,尤其是微墨与洛舟躲床上第一次到后面几次和二小姐紧张,害怕失去洛舟,这几段写的非常真实,牵动着读者的心,定位轻小说和恋爱剧,其实这些小故事可以多水水。故事线一过女皇登基后速度就有了质的飞跃,老庄和小七的设定很新奇,让我想起了诛仙小环和他爷爷,不知是后面出了什么变故,居然成了大月老爸。。月姐姐和陆雪琪也有一定相似,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若不是急着完结和定位不止于恋爱的话,前线是复仇,中线是无情大月,末线是二小姐的病。而前线有成国府的故事人物刻画过度,中线可以引出大月那几年,以插叙,倒叙双线进行(毕竟写二小姐先去京城的离别段)二小姐离开后就刚好接城外狩猎接“老庄和小七”,末线大月的转变及二小姐的病,老庄和小七刚好贯通全个故事,用隐晦的片段突出塑造两个人物的神秘感,让故事更加连贯,(毕竟洛舟路上救了妇人可惜孩子被山贼害了,这是个伏笔,后面收不了草草借老庄之口叙述一下实属浪费,既然老庄知道,大可引出进凌霄宫的故事,也可以暗示迷惑读者老庄会不会是天机道人)后面从而后面就不用这么赶和突兀。但不管怎么说,这是部难得的故事。大月的形象与星琼铁道的镜流太过相似了,忍不住吐槽一下qwq,不管是技能还是大招的动画,背景的月亮和手上的眼光宝剑,实在太巧了,而且气质也非常贴合。都属于个人观点,如果可以,作者大大考虑出个2也不是不行的,估计好多xdm都在等着。
显示更多姜望目前的行为有点既当又立的嫌疑。也是书友主要反对的点。已知:现在可以肯定,姜望绝不可能被废爵。(不被废爵的原因我评论区有回复,主要是站在姜述立场思考他绝不会废爵姜望)那他辞官,就非常像既要享受霸国王侯的世俗地位,又不愿担齐国的责任,在国家庇护下做自己的行侠仗义。如果后面惹了事,再要齐国出面摆平(基于目前姜望在齐国的人脉和威望,齐国大概率不会不管姜望),我真的会非常伤心。——————————但我反思的是,为什么作者一定要让姜望脱离国家体制杀庄。其实姜望继续做武安侯,也未必没有机会杀庄。齐君姜述给出的回答是,【现在】不可以,没说【将来】不可以。联系现在的时间线,神霄将开,必然引起人界纷争,霸主国都在厉兵秣马整顿资源,以期达到战前最佳状态。这个时候,各大霸主国应该都想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实力,也就是说剧烈的动荡和频繁的战争将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赤心世界主题。直到神霄临近,势力洗牌结束,才有可能在最后几年达成人族同盟共识。——这是现在姜望离齐的大背景。(我自己设想的)那也就是说,其实有机会通过国家体制,正大光明把庄君逼退位。比如说,小庄的血脉;比如说,小庄的道贼身份。有了齐国加码,小庄退位要更容易。毕竟景国在这样的多事之秋,处于中央的四战之地,也得给齐国一点面子,何况这个属国国君自己就上不了台面。小庄离开国家体制不过一个普通真人,姜望实力到了去杀便是。不要说这样不好操作,只要作者想写,一定可以写成(红妆镜和仙宫都是伏笔),而且节奏绝不会这么大。——【所以为什么作者要让姜望采取离开齐国而杀庄的决策呢?】这才是问题核心。——————————————一个原因是安安。姜望不想安安这么大仍然不能出云国。所以要尽早杀庄。但在我这里,这个理由站不住脚。我早就奇怪,为什么姜望不把安安接来临淄,云国又怎么可能有齐国首都安全。安安又是谁?武安侯现任承爵者,凭武安侯的恩赏无加,她只要公布身份,名与器俱在,在齐国谁敢动她?但鉴于有人认为,在云国安安有叶凌霄贴身保护,武安侯府毕竟没有真人保护,所以云国比临淄更安全。好吧,虽然我觉得挺荒谬。但如果这么说,为了妹妹,也算一条离齐理由。——————————————一个原因是因为姜望要突破。这个是合理的。因为无论要不要依靠国家体制,姜望都起码要真人才能复仇。但赤心的洞真设定非常高明。姜望的洞真,必须是赤心,必须是做自己认可的事情。而这件事、这些事和国家体制有冲突,所以他不得不离开。——————————————发现问题没有?无论再怎么铺垫姜望的恩义无双,再怎么写我已经对得起齐国的爵位和俸禄,姜望的选择给读者的感觉都会是这样的:因为妹妹,我要离开;因为我自己的突破,我要离开。那么,姜望:你为什么不能因为重玄胜的雪中送炭留下呢?你为什么不能因为李龙川晏抚的真挚友谊留下呢?你为什么不能因为姜无忧的微末时的赏识和豪赌留下呢?你为什么不能因为姜述视之若子的器重和保护留下呢?在你的心里,终究齐国的一切人一切物都不如安安,不如自己的突破,不如枫林一场天灾,不如你的复仇。这些人在你心里还不够重,所以你不愿违背本心,不愿委曲求全改变自己,不愿等待国家体制下的姜述许诺的可能。其实在你心里,爱就是有差等。可你不承认。但你知道上述齐国的人都爱你,所以有恃无恐般提出辞官。因为你知道他们一定会包容你。下次你出事,他们仍会来帮你,来救你。姜望今天这章就像个小孩子,很不成熟地要求所有人都为他的想法让路。当然,他本身也就是22岁左右,不成熟情有可原。当然,这些地位功名朋友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赢来的,他想怎样对待都可以。不过他的亲朋、好友、长辈真的不会有一点点的寒心吗?——这是以爱为名的逼迫和勒索啊。————————————————哎,终于表述完了为什么我觉得姜望辞官引发争议的原因。其实解决措施也很简单:(一)不辞官被姜述说服也好,被其他朋友说服也好。只要不辞,一切迎刃而解,接下来就想怎么合理利用国家体制光明正大把庄君搞掉就行。(二)辞官(大概率事件)怎么观感更舒服呢?我个人浅见:1.弱化为安安辞官的情感线,算了吧,就别拿小孩子做理由了。安安还这么小当不起网络的审视。2.弱化自己配得上齐国侯爵俸禄的言辞,真的很像是孩子对父母说,我考上清华北大都是靠自己,和你们一点关系也没有!——真的很幼稚。3.强化齐国身为霸主国,不可能为姜望推翻国家体制,对小庄下手的态度。即只要在齐国,姜望这辈子没有复仇的可能。4.强化姜望辞官杀庄这件事对齐国的益处,多让姜望站在齐国立场想问题,表明自己本质希望齐国好。只是没有姜望的齐国会更好。5.强化姜望赤心属性:人族在齐国先,公义在忠诚前。——————————————其他欢迎大家评论区补充。我作为读者本质是希望书更好,所以大家最好多提建议,少些吵架。摆事实讲道理,和谐建设赤心内容社区。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