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御兽:智械战宠
读者评论 共197条
来聊一聊背锅、发展观眼中的历史。可以将治理果加、治理地方简单的类比为种树,有种树的,有摘果子的,因为过程漫长,所以他们大概率不是一个人。你吃到的果子甜,有可能是种树的选的种好,有可能是果子摘的时机好,也有可能你吃到一堆烂果的好货。但只要果子甜,大家都有功劳,相安无事。我们着重来讨论下果子不甜的情况,这个时候要怎么分锅,有非常多的角度。比较简单粗暴的分锅就是:这个摘果子的没水平,给爷下课、下台。也确实有可能是这样,果子摘早了,酸不拉几的,或者摘晚了都烂掉了。也有多一点理性的分锅:这果子运输的过程是不是出了问题?或者放的时间太长了?那最难讨论的就是种树的问题了,种子选的对不对?长的过程中虫害处理的如何?这些问题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检验,而真正到检验的那个时间点,大家都会把目光放在摘果子的人身上,谁摘的果子,谁引爆的火药桶,谁就去背锅。如果你看待历史是连续发展的,那么你关注的点就和常人不一样,那么你就要搜寻非常多大多数人不关注的信息去印证观点,正因为有了信息差,这样的观点还非常不容易被认同。这就是真理艰难的地方,人和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思考的方式,拍拍脑袋和长远布局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选择比努力重要,那么我认为,选择是和你的眼光挂钩的,眼光就包括你收集的信息和分析能力。这也印证着: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安禄山可能不是那个摘果子的人,我们把他定义为砍树的人吧。那么问题来了,砍树是只有坏处吗?林学有个概念叫做:树冠郁闭。过于密集高大的树林有可能遮挡住光线,把相对低矮的的植被捂死。这时候需要人为砍掉大树的枝丫,甚至砍掉一些树。当然了,某些人砍树的方式过于粗暴了些,伤及了不少无辜,但他间接地让整片森林活得更长了点,哪怕一点也是长一点。当然他本意可能是想把森林砍光了,只是实力不太允许,只砍了一半就累死了。我意思就是,你主观意识想做的,最后可能造成了相反的结果。那么大众眼里看到的,只有你主观想做的什么,那么大众得出的结论就是,你如果不砍树,森林会活得长久一点,因为这是显而易见的嘛。但是专家嘛,有时候会给出有悖于我们常识的结论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