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论 共80条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齐无惑从昏睡中惊醒,耳边是盛大而嘈杂的人声,波涛起伏,人声鼎沸,只分开一条一人前行的小径。经走过去,浩大的声响又飘渺如烟,稀疏消散。齐无惑向下走去,兜兜转转,纷扰的音调渐变为涌动的大浪,惊涛拍岸,大江滚滚。江畔有人,行而吟游,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齐无惑移步上前而不得,江边骤起白雾,缥缈如云烟,行人身影模糊,只能见其徘徊,又悠长。“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那身影大呼,长袖抬起又复起,声音高壮,又带着别离的意味。他用一种独特的腔调,又独特的韵味,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名正则”又“字灵均”的人。齐无惑听到穿越白雾的如歌如诉,充满激情、充满悲苦,如一个正在迎面而来、滚滚流淌的大世。又如早已逝去却逆流而上、不可更改的岁月。无法阻挡。齐无惑心神微动,便坠入其中,历经红尘滚滚,以草木日月,驾太阳为前驱,春秋代序、零落迟暮。声音愈高,齐无惑的眼神却渐渐清醒。“得长生否?”这不是他的道,他轻轻把持长剑,白雾但如水汽消散,只是他与那人还遥遥相望,远隔一条江。江名汨罗。这不是道法的神奇力量,这是天底下最伟大的自然法则,时光的力量,汨罗江是“正则”的葬身之所,也成了承载他的时光长河。齐无惑眼中流露出一丝哀伤,他不可能跨过这条江,同一个有着宏伟志向与博大胸襟的人去论道。他已经死了。正则先生在白雾消散时停下驻足,他收拢长袖,郑重的转身过来,隔江相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齐无惑正色以对,这是正则先生的道,也是他的向道之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则先生又复吟唱,却又陡然止住,是一个发问:小友在此而止,那么小友的“善”又是什么?齐无惑了然,他轻舞长剑,眼中是看过王朝江山、世间妖魔的不变淡然,“吾求长生。”大江再次涌动,这一次,依旧无数的人声纷纷扰扰,如丝线乱麻般挤进来,却又整齐划一,勾连出一副贯穿历史上下的图卷。正则先生目光浑浊,但江水自清。“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周围无数的人影也纷纷张嘴呼喊,“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浩大纷繁,江面水汽升腾,白描勾勒,廖廖数笔,便是许多上古奇闻。是天地的猜想,日月的由来,山海的异兽,上古的仙神,是往前的追溯,最深处的一切。这是他的发问。君求长生道,那么道起何处?齐无惑微顿,随即朗声道,“夫天下大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则先生没有回答,而是再次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道,道于何处?齐无惑有些困惑,世间之事,岂能无惑耶?齐无惑想到了老师,他流传下来的经书一卷。“道可道,非常道。”道就在那里,无法说出、无法表达。正则先生没有动弹,但隔江瞬间却传来一股淡淡的笑意,如汀兰般芳香。“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江畔两岸,二者以及快的速度开始对答,不过倏忽片刻,风平浪静。齐无惑眼露笑意,其真无惑也!正则先生微微躬身,不是向他,而是向这一卷经书,他的发问,是他的对于“天”的发问,但又不止于此。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天”的发问,所谓一切,起于何处,归于何处?这是师者之礼,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齐无惑面色一动,没有推迟,他站在那里,受了这不知千百年前的向道古人之礼,也是对他师傅的尊敬。江畔人声渐去,那些人,都是求道之人,朝闻道、夕死可矣,于是他们因此汇聚于此,以《天问》而问天,也因此,得道之后心思开怀,慨然赴死。正则先生起身,不复言语,行踪飘忽,大风阵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他身影渐行渐远,步入江中。问道之后,便是践行自己的道,他的问道,只是为了满足同他一般仁人志士的好奇之心,而他要坚定不移走的,从来都是自己的道!“和其光,同其尘。”齐无惑高声道,哪怕这事时光对面一头的人与故事,他也想劝一劝,想让他活下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正则先生回首,高声回应,旋即身形一顿,如鸟之高飞、鱼之海跃,便入江中,大江滔滔,不见上下,无有人踪。这是他的答案,也是他的道,无论为何,但守此道。齐无惑一怔,长剑翕动,顿斩心魔,“得长生否?”必得长生,他心思空明,再一次明心见性,坚定意志,哗啦江水自分为二,露出一条道让人通行。四周寂静无声,只有些岸边花草美好、如云摇曳,生有异香。齐无惑沿江走下。哗——……“先生,小先生……”大街小巷之间,人来人往闹市之中,笼屉蒸出热气,几缕烟火飘腾,正是人间。齐无惑已然醒来,他手中还捏着一个粽子,热气腾腾,宛如刚刚剥开一般,那一瞬愣神,似乎千万年之久,而归来之际,一切完好如初。只是他已不同,寻仙问道,畅游红尘。齐无惑一口咬下,细细品尝粽子。端午时节,龙舟妙事。且赴红尘,但以《天问》问长生。(句子大都出自屈原的《天问》《离骚》和老子《道德经》以及《楚辞渔父》)
显示更多建个楼,谁想看卫·扔罐子达人·超凡生物美食家·替前世背锅·老不死·赝品博物馆馆主·动静不大·普通人·一般民众·了结因果·渊,一人屠一神系('ω')。想看的话留个言()
显示更多之前看盗版,刚工作前几年一直没什么钱,目前没欠款,有点小钱,看到喜欢的书就会订阅,但是现在好书少了,这本挺喜欢的,给你两月票,盼多多加更
显示更多目前看到征南诏部分,感觉这本书到了表哥的野心啊。这个题材难写啊。历史文,无论哪个朝代,莫约只有两条可走。一是贤君明臣,是为锦上添花。二是乱世雄主,是为改天换地。之前看过一本东汉末年的书,叫玄德,讲的是刘备开辟大汉第三帝国。那本书吸引我的就是在汉朝将乱时把这两条路融为一体,但东汉末年毕竟已经是诸侯割据,主角可以说是再次一统江山,毕竟虽是庙堂戏份多,但终究走的是发展根据地以点带面的方式。但足以令人眼前一亮!满唐华彩这本书选的历史时间点就很奇,表哥在刚刚结束一本一统天下且成绩不错的小说后竟然能想到跳出舒适圈兼容并包,个人讲已经难得。人人都喜欢大唐,但翻烂唐朝模块,都是盯着二凤去写的,各种身份,各种角度,一片红海,大家比拼的就是脑洞,但根没有任何变动,逻辑上不变,且开国之初的写法都大致相同。很少有人写天宝间事,就是因为那两条路都不好走,写了也不好出成绩。安史之乱只是大唐由盛转衰之始,却不是大唐灭亡之始。写贤臣,没那个环境。写造反,没那个能力。且就算有能力,代价也要比其他题材难得多的多。我们古代农民是最能忍的,起义也是有局限性的,宋朝年年起义都能有三百多年的寿数。在天宝年间造反可太难了,名将猛士如云啊。所以我一看到写唐玄宗我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因为我知道难写,但却忍不住期待。表哥有这个野心啊。其实我看到一半就有隐忧。革命不流血是不行的,后续大致的剧情走向我也大抵能猜出一二。安史之乱肯定是跑不了,玩借壳上市确实是之前没看过的玩法,但我从剧情结构上讲估计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杀人。对外开刀,对内也得开刀,特别是身边人。唉,难写啊。唐朝的门阀士族的力量不是由个人左右的啊,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不通过造反那就只能在斗争中妥协,在妥协中斗争,我估计差不多每个有戏份的角色都得死。甭管是男的女的,不死也得贬。因为当唤醒民智尤其是抓稳枪杆子的过程中,你又得放权,因为需要人,又得夺权,因为主角可以说是举目皆敌。区区一个县城尚且如此为难,何况天下?(但我又觉得县城那部分除了写的急了又没任何可指摘的地方)越往后越不好学啊,与朝臣斗,与天子斗,与反贼斗,与世家斗,我看对配角的描写估计还有与身边人斗,看对主角的心里描写,特么的估计还得跟“唐”这个字斗一斗。难写啊。要在烂泥中开出美丽的花,太理想主义了啊。估计后续的剧情可能会越来越“假”了,但我必须给作者的胆量点赞!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