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之国:我懒的讲理,你不配听!
读者评论 共123条
文笔真的很好,有文学的美文笔饰,又能自然地表达故事情节,还能以网文表达的节奏表现出来。完美!作者必、作品必!
显示更多东汉以太傅为“上公”,以太尉、司徒、司空为“公”。三公号称万石。曾任三公者,若担任千石的尚书令或六百石的尚书仆射,朝廷就增其秩级为二千石,以示优待;但这时他的印绶仍是铜印墨绶,并不因为增秩二千石而改为银印青绶(印绶等级是从属于职位的,是权责的象征,而不是从属于人员的。)。东汉末年灵帝时,有过极为荒谬的卖官鬻爵的行为,其“西邸卖官”时的价目如下表:三公的售价是1000万,而时任廷尉的崔烈只花费五百万钱就买来司徒一职,这因为他是“冀州名士”,所以皇帝给他打折。东汉尚书台大为扩张,分割了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事权,以至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顿为虚器”之说,但其基本职能未变,据《后汉书·百官志一》,三公分工、职责如下:一、太尉(大司马改)(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按《广雅·释言》:“课,试也。”《周礼·宫正》郑注:功,“吏职也”。对此,孙诒让正义曰:“《小尔雅·广诂》云‘功,事也’。《广雅·释诂》云‘职,事也’。凡吏受职则有事,事成则有功,故职事通谓之功。”可见太尉主要分管关于军事方面各项事务以及有关官吏的考察、监督。二、司徒 主要“掌人民事。……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可见司徒主要分管关于民事方面各项事务,以及有关官吏的考察、监督。由于掌民事,而郡、国是直接治民的,所以郡、国每年(或每三年)年终派吏携“计簿”(记载户口增减,盗贼多少等情况的文书)至京师,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往往是司徒(西汉是二府)听取汇报。《后汉书·文苑赵壹传》:“举郡上计,到京师。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逢望而异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是司徒受计簿,并向计吏了解统治情况之证。三、司空 主要“掌水土事。……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可见司空主要分管关于修堤、筑城等水土工程方面各项事务以及有关官吏的考察、监督。《后汉书·张纯传》:为大司空,“上穿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循吏王景传》:“沈深多伎艺,辟司空伏恭府”。有人荐景善治水,汉明帝用他主持修荥阳以下至海口千余里的黄河,效果极显著。固然,这时王景已不仅作为司空府属吏,对有关修建水利工程的官吏考察、监督,而是直接主持其事,从严格的分工意义上说,这时他已成为司空府考察、监督的对象。但究其根源,他之所以会被司空所辟,正是因为司空需要这样一类熟悉水土工程业务的属官,帮助自己考察、监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汉丞相平均任期为4.55年,东汉三公的平均任期只有2.43年(黄留珠:《汉代退免制度探讨》)。
显示更多【活动周期】11月01日11月30日【参与方式】回复本帖参与【活动奖励】粉丝称号:40点币:0【活动说明】补上个月的粉丝称号还有这个月活动结束之后将由组织者手动公布及发放奖励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