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特:从基里艾洛德人开始进化
读者评论 共166条
昨晚发的知乎,结果知乎评论区关闭了,书友圈也发一个今天聊聊法号佛门东圣地悬空寺设三院:降龙,拈花,观世,其弟子法号字辈为:度行定止观意心,悲苦净空皆法缘西圣地须弥山,信息神秘,传闻有度厄之舟,照悟禅师的户口所在地,月天奴、余北斗对其有了解。字辈未揭露。洗月庵设三斋堂,目前仅知道妙有斋堂,其弟子法号字辈为:宏开智镜灯缘息,崇慈玉湛会古今在作者情何以甚构造的世界里,佛门三宗的法号足见细节精妙,首先说说悬空寺的法号诗:度行定止观意心度:测量行:行为,指时时观照自己的行为定止:知止而后有定,古代高僧引用《大学》里面的概念翻译佛经,《大学》原意指人知道至善之境界后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保持心绪平静(定而后有静),佛教中常说的定指三昧,心灵专注安宁的状态,止是实现定的方法,指止息烦恼杂念,不着外相。如何做到定止?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才能不为外界所动,止息杂念,专注心灵。度行定止观意心,说的是修行者时时观照自身的心灵,保持专注,不为外界所动,保持在无杂念的境界中,此句内观自身。悲苦:世间的悲苦,这里我猜指的是悬空寺修行者会面对的世间中一切事物偏负面的部分净:纯净,我猜泛指修行者在世界中经历的事物偏积极的部分空:佛教的核心理念【缘起性空】中,空代表一切事物无实体悲苦净空皆法缘:指修行者遇到的一切事物经历都符合缘起性空理念,种种因促成了种种果,不过是各人因缘机会,此句鼓励修士多经历、多参与、多体悟世界。度行定止观意心,悲苦净空皆法缘。说的是修士内察自心,外体缘法,多经历,多参与,恰好悬空寺也提倡苦行、游历,在红尘中印证自己的理念。接下来说说洗月庵:宏开智镜灯缘息,崇慈玉湛会古今。宏:广博深远,开:迎接,智镜:智慧之照了譬如镜也,‘明悬智镜者,幸留心鉴照。’指深入地接受佛法智慧的鉴照洗涤,达到无漏境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灯:在佛教中常用来比喻照亮黑暗、传播智慧、传播佛法的象征,此处个人认为作动词(对应下联的“会”),指启发,点亮,使……领悟到缘:指佛教核心理念中的缘,万事万物的组成因素息:停止,消逝我猜这句的意思是,修士敞开怀抱,接受佛法智慧,断绝烦恼,领悟到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的道理崇:推重,尊重;慈:佛门的理念,指仁爱他人,令众生安乐玉:可能是以玉自喻;湛:清澈透明,深沉饱满。会:聚合or领悟崇慈玉湛会古今,这句话我想了很久,想出一个勉强说得通的解释:以慈悲之心对待世界,也是在践行自己的佛法,使自己的佛心如美玉琉璃般澄澈明净,领悟古今佛理上下联合起来就是,修士领会佛门缘起性空的理念,了解到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时刻改变之后,也不应该因此转向虚无主义,而是切身实地践行佛法,向众生传播慈悲仁爱,这个过程也是修炼自己的过程,身心会越来越接近佛陀。古今的成佛者无不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当你到达了这个境界,那么古今的佛与你无二,你也与所有的佛陀一般无二了。有那么一点“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的感觉。这就是个人对悬空寺、洗月庵法号诗的一些见解,充满了离谱的脑补,但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乐趣,相信作者也乐于看到自己细心雕琢的世界被更多的人看到吧。甚大还说须弥山的法号也是单独设计的,我很期待,须弥山有度厄之舟,照悟禅师的偈语又和自在有关,这让我想起《心经》的观自在菩萨,通过观达到自在,再达到觉悟有情的境界,须弥山的理念可能与此有关。另外说句题外话,缘起性空,即真空生妙有,我猜洗月庵有一座真空斋堂,还有一座斋堂的名称估计与人皆有的佛性相关。最后,感谢作者@情何以甚带来的赤心世界
显示更多“咳咳。”李诗平干咳了两声,搓了搓手,又轻轻地拍了一下墙面,换个自以为很帅的动作收回了手,朝楼梯口的三个人看了过去,“对呀,现在流行扶墙。”“不不不,李老师,我不服,我就服你。”朱颜银铃般的笑声在楼梯口响了起来。李诗平:……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