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后,她在娱乐圈杀疯了
读者评论 共80条
巨唐粉无法接受我辣么大一个巨唐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这一事实,无法接受宋之所以拉胯是因为巨唐把路给走窄了这一事实。无法接受北宋假如不“重文轻武”,那么重现人间的不会是他们想象中的巨唐,而是唐末的“长安天子”这一事实。在巨唐粉眼中,朱温十恶不赦,毁灭了伟大的巨唐。然而,天祐四年(907年)的改元事件只是为早已名存实亡的唐王朝开具官方死亡证明。自甘露之变(835年)后,唐王朝中枢权威已持续衰微72年;黄巢之乱(878-884年)更造成两京宫阙焚毁、礼法秩序崩解。将三百年基业的倾覆归咎于单一历史人物,本质上是对晚唐体制的系统性崩溃存在认知回避,是饭圈思维下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而唐朝因为诗人够多,历朝历代最不缺的就是饭圈。我宋的操作也很抽象,明明也是篡位起家,明明继承的是朱温开创的汴梁帝国,却坚称自己是继承了伟大的巨唐的衣钵,跑去长安认爹。而极力淡化汴梁城基业真正的开创者——朱温的存在感(虽然汴梁在战国时代当过魏国首都,但那已经是公元前几百年的事情了。)这种矛盾性在《旧五代史》的编纂中尤为显著——以朱梁政权为"僭伪"的定性,恰恰折射出宋初史官对自身政权起源合法性的焦虑。——中古时代开封城的辉煌历史,正是起于朱温。广明元年(880年),朱温任宣武军节度使时,即着手扩建汴州城垣;开平元年(907年)升汴州为东京,开启了中国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进程。这样一段细究起来很有厚重感的历史,不能叫劣质营销号文用一句“巨躺瘦成小宋”的刻板印象就给懂完了。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后世文艺创作中对朱温的形象塑造,基本上就是不断地就"盗匪出身-背主求荣-弑君篡位"的三段论形象进行重复到妖魔化复读。这种叙事模式既忽视了朱温集团在重建中原秩序中的积极作用(如整顿漕运、恢复科举),也遮蔽了其政权在制度沿革上的承启价值——后梁改枢密院为崇政院的官制改革,实为宋代二府制的重要源流。
显示更多
发表你的评论